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6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28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1148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777篇
内科学   668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405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科学   548篇
综合类   44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513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573篇
  1篇
中国医学   395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大鼠静脉注射黄连生物碱提取物后,小檗碱在大鼠脑核团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HPLC法测定大鼠脑核团中小檗碱的浓度。结果:小檗碱在血浆中消除很快,t1/2β为1.13h;在脑核团中消除却很缓慢,t1/2/β为11~15h;在脑核团中分布较快,为2.5~4h达峰,且消除缓慢,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统计矩参数表明,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19~22h。结论:小檗碱可以在这些脑核团蓄积。因此,仅靠血浆药代动力学来指导小檗碱的临床用药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治疗脑部疾病。本研究不仅可以阐明小檗碱脑部代谢规律,为定位其脑部药效靶点打下基础,也为其理论研究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Poly (3-phenylthiophene) (P3PhT) films have been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by direct oxidation of 3-phenylthiophene in the electrolyte of pure boron trifluoride diethyl etherate (BFEE). The oxidation potential of the monomer was measured to be 1.29 V (vs. SCE), and about 0.15 V lower than that measured in a neutral medium of acetonitrile. Free-standing P3PhT film with tensile strength of 32–40 MPa has been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film have been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ies. Raman spectr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oping level of the P3PhT film increased with film thickness during electrochemical growth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预防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35  
目的探讨护士预防锐器伤的对策。方法对某所综合性医院193名护士在2004年1月~2005年6月发生的锐器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6.1%护士发生锐器伤,人均1.6次;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36.7%),其次是玻璃(32.4%);护士主要在掰安瓿(29.5%)、使用后处理锐器(22.3%)、安装调整针头(15.8%)、医护配合传递锐器(10.1%)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79.1%护士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护士面临锐器伤职业危险,各方应当采取对策,预防和控制锐器伤。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phenomenon of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was originally discovered in a denitrifying fluidized-bed reactor treating effluent from a methanogenic reactor in the 1990s[1].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process is a strictly a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which ANAMMOX autotrophic bacteria directly oxidize ammonium to dinitrogen gas using nitrite as electron acceptor. In recent years, the anammox process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and lots of researc…  相似文献   
15.
皮肤组织热水烫伤传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的传热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由此进行烫伤程度预测。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建立热水洒落皮肤组织所致烫伤过程的一般模型,研究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对生物组织烫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生物组织烫伤发生的开始时间。研究表明,皮肤及内部组织初始温度分布、热水与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热水的温度对于烫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果:该模型可用于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传热分析和烫伤预测,为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性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光学纤维神经内镜和电子软性神经内镜,配合软性内镜专用手术器械单独或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228例。结果对6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内镜下单纯钻孔冲洗术治疗,除早期1例术后血肿复发接受2次手术外,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10例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患者采用内镜下肿瘤活检、全切或部分切除,有8例明确病理诊断后改用其他治疗方式治疗。7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内镜下进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所有患者均获得成功造瘘,无1例造成副损伤。对19例因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的脑积水患者进行脉络丛烧灼术,其中13例仅单纯行脉络丛烧灼术,除1例单纯烧灼后颅压下降不明显、术后2周再行脑室-腹腔分流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内镜下打通脑室内多发分隔(感染或出血后)配合透明隔造瘘3例,均获成功。内镜下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6例,手术效果满意。此外,完成内镜辅助下手术39例,效果满意。结论软性神经内镜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和硬性神经内镜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宇宙射线斗子成像检测技术具有穿透力强、对高Z材料敏感等特点,特别适合检测特殊核材料,是监控核材料走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搭建μ子成像检测硬件系统的同时,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实际硬件系统的模拟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斗子成像方法的研究。本文将介绍该模拟系统的有关情况,并给出利用该系统得到的仿真结果。相信这一工作将对实际宇宙射线μ子成像系统的设计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典型证候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乙肝典型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组合。 方法 对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 88项症状、舌脉象、20项体征和 14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选取典型证候的临床数据,联合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 结果 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最为典型的证候为肝胆湿热证(340例,占33.86%)与肝郁脾虚证(366例,占36.45%)。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6项症状与体征及3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采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能够区分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模型(辨证诊断准确率=74.36%),发现苔白、淡红舌、巩膜黄染、两目干涩、丙氨酸转氨酶(ALT)和 HBeAg是鉴别两证型的有效指标组合。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重要性。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慢性乙肝患者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为将基于经验的中医辨证转向基于数据模型的辨证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促进证候的客观化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