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5篇
  免费   5066篇
  国内免费   853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377篇
基础医学   1496篇
口腔科学   423篇
临床医学   1939篇
内科学   2072篇
皮肤病学   150篇
神经病学   999篇
特种医学   8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873篇
综合类   3943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764篇
眼科学   765篇
药学   2642篇
  5篇
中国医学   3434篇
肿瘤学   314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814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592篇
  2020年   1453篇
  2019年   1071篇
  2018年   1127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1058篇
  2015年   1319篇
  2014年   1987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1974篇
  2011年   1872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090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携TGFβ1反义RNA的复制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β-AS,转染膀胱癌EJ细胞株,观察抑制内源性TGFβ1表达对EJ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改变。结果:将TGFβ1反义RNA导入EJ细胞并有效表达;抑制TGFβ1表达可以降低靶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使细胞增殖指数下降12%;反义RNA转染的EJ细胞G0和G1期细胞占65.7%,高于对照组细胞,S期细胞占20.5%,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内源性TGFβ1通过诱导膀胱癌细胞G1→S期转换,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82.
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病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8例经临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行MR T1WI和T2WI检查,其中4例加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血压变化、MRI表现及ADC值变化。结果 发病时平均血压199.63/123.5mmHg(1mmHg=0.133kPa),平均升高25.73%/28.71%。MRI上病变主要呈TI稍低、T2稍高信号,以顶枕叶、小脑半球多见。DWI病变呈等及稍高信号,ADC值较正常平均升高58%。仅1个病灶DWI出现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 MRI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DWI是将其与急性脑梗死区分开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3.
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培养,然后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分化状态,以及壳聚糖、明胶的降解速度。结果从胎鼠大脑分离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可分化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细胞分别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干细胞接种后12h即贴附于壳聚糖膜表面,24h壳聚糖膜和明胶膜均贴附牢固;48h明胶膜表面神经球周围首先出现带突起的分化细胞,壳聚糖膜迟至生长第3天才出现。神经干细胞接种生长后第3天,壳聚糖膜部分降解,明胶膜完全降解;第4天膜表面长满分化细胞;第5、6天壳聚糖膜大部分降解,分化细胞部分死亡。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具有促细胞贴附和分化作用,由于机械性能差,不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的结构性生物支架材料,但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贴附物明胶作为促神经干细胞贴附和分化的支架表面修饰剂。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分单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单损组采用改良导丝法制作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干预组将卡托普利研磨成粉状,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5mg/ml溶液,分别于制模前6 d开始按10 mg/(kg.d)剂量经灌胃针给予大鼠至术后各时间点。对侧颈总动脉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时间点6只大鼠,于制模后1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根据HE染色标本情况,选血管形态结构完整的50个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损伤后从第7天起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血管壁三层厚度无显著差别,干预组第14、28天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低。狭窄率于血管损伤后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在14天和28天狭窄率明显变小,各时间点内弹力板面积、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卡托普利减小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及狭窄率,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但不改变内、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不影响血管收缩性重塑。  相似文献   
85.
The in vivo effects of berberine (BBR), the widely used bioactive herbal ingredient from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carbamazepine (CBZ, a substrate of CYP3A) and its metabolite carbamazepine 10,11‐epoxide (ECBZ), digoxin (DIG, a substrate of P‐gp) and cyclosporine A (CsA, a dual substrate of CYP3A and P‐gp) were evaluated in rats. After a 2‐week pretreatment with BBR,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i.g. administered CBZ and ECBZ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v. administered DIG was not modified by single and 2‐week pretreatments with BBR, but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 in AUC and Cmax was observed in the i.g. administered DIG parameters in rats. The AUCs of DIG with BBR (30 mg/kg, 100 mg/kg) were 133%, 170% (single) and 123%, 169% (2‐week) of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AUC and Cmax of i.g. administered CsA with a 2‐week pretreatment with BBR increased by 62% and 43% (BBR 30 mg/kg, p < 0.05), 96% and 60% (BBR 100 mg/kg,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conclusion, berberine produced a dose‐dependent increased bioavailability of digoxin and cyclosporine A by inhibition of intestinal P‐gp.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YP3A activity by berberine were observ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有关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进展很快,并已取得国内外的共识。对进展期胃癌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尚待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从应用前景看,随着术者技术的完善、观念的改变、经验的积累、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必将在胃癌手术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7.
颅脑创伤急性期双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并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常见的有3种情况:中线部位跨矢状窦血肿(5例),双侧对冲部位血肿(6例)以及一侧硬膜外血肿术后对侧迟发血肿(3例),均于伤后48h内诊断。患者入院时GCS13~15分8例,9~12分1例.≤8分5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一次手术7例,二次手术2例;保守治疗5例。除2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外,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头颅平片对预测急性双侧硬膜外血肿有重要意义,动态CT扫描是及时发现血肿并观察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双侧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8.
胃类癌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类癌特有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6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2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类癌病例资料,对其肿瘤大小、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和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岁。其中18例(69.2%)肿瘤侵犯胃浆膜;12例(46.2%)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38.5%)术后接受辅助化疗;14例(53.8%)在随访中出现肝转移。肿瘤大小与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发生及5年生存率无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影响生存时间(P<0.05)。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16.7%和0,预后较差;化疗与否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类癌术后辅助化疗并无益处,其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9.
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的联合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16例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经临床症状、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头颅CT、MRI、磁共振波谱(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脑磁图(MEG)和术中皮层脑电(ECoG)以及深部脑电(DEEG)检查,发现在一侧颞叶海马和颞叶新皮层中存在着各自独立的致痫灶,诊断为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分别给予立体定向杏仁核海马毁损(SAHT)和多处软膜下横切术(MST)联合治疗.结果 随访6~32个月,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1例.术后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采用联合微创手术方法治疗一侧混合性颞叶癫痫,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术中即刻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美学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3岁,平均45岁。左侧39例,右侧38例。病程1~180d。乳腺癌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60例,Ⅲ期6例。肿块大小1~4cm,其中外上象限34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上象限22例,内下象限6例。组织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60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腋窝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淋巴结数1~7个。阴性48例。其中35例为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42例为距肿瘤边缘2cm圆形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改良切口中肿瘤位于内上、内下及外下象限时采用腋下切口进行淋巴结清扫,其中保留乳头乳晕切口10例。术后依据再造乳房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以及切口瘢痕进行评分,3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术后6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率7.79%,其余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3~72个月,平均39个月。76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42例改良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40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95.24%:35例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31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88.57%。结论 依据不同肿瘤位置选择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有利于缩小再造乳房切口瘢痕,提高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