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疗效及手术时间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为A组,53例采用ESTD治疗为B组,比较2组切除效果、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 结果2组整块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均少于A组(P<0.05)、剥离速度大于A组(P<0.05);2组术后出血、术后发热及术后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应用ESTD和病灶面积<9 cm2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可有效缩短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提高黏膜剥离速度,降低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风险,且总体切除效果与ESD相当;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病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hepatic abscess,PHA)的患病风险。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31对病例及对照组相关9个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显示DM(OR=6.328,95%CI:1.787~22.409)、胆道疾病(OR=8.759,95%CI:1.006~76.097)和恶性肿瘤史(OR=4.444,95%CI:0.467~42.258)是PHA的可能风险因素(均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OR=7.747,95%CI:1.975~28.275)是PHA的风险因素(P=0.003)。结论 DM患者患PHA的风险是非DM患者的7.75倍,提高对DM增加PHA患病风险的认识,早期诊治可能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3.
祁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63+65-63,65
目的分析2010年宿迁市沭阳县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沭阳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沭阳县共报告乙肝病例498例,发病率为26.68/10万,与2009年相比下降17.9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0~9岁组儿童发病最低;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98∶1;不同职业中,以农民发病最高,其次为民工、学生和工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结论当前乙肝仍然是严重影响沭阳县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今后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要推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乙肝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94.
测定蔬菜中的甲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以春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094-3096
目的优化测定蔬菜中甲醛含量的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浸泡法对蔬菜样品中的甲醛进行提取,利用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甲醛浓度。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0.2~3.2 mg/L,线性方程为y=0.011 x+0.018,相关系数为0.999 8,对4种蔬菜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定,RSD为2.37%~8.22%,对豇豆测定回收率为90%~96%。结论该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蔬菜样品中的甲醛检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Tecan Freedom Evolyzer-2200全自动酶联免疫仪与手工操作后BIO-RAD680酶标仪检测临床标本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高浓度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了解仪器的交叉污染情况,采用1IU/mL的HBsAg质控血清检测其孔间重复性和板间重复性,随机抽取50份临床标本经该仪器和手工加样操作BIORAD680酶标仪测定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试验该酶联免疫仪器的拖带污染在低水平,与手工操作比对50个项目指标检测结果总的符合率达96.4%。结论该仪器可以满足临床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I类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I类整合子携带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关系。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板条,药物敏感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方法,I类整合子基因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本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0%,对头孢噻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超过90%,对其它种类抗菌药物除多粘菌素外,其耐药率在30%~90%之间;I类整合子检出阳性率为70%,I类整合子检测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I类整合子检测阴性菌株。结论本次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多重耐药与其携带的I类整合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改进的双孔悬吊辅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行改进的双孔悬吊辅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脐部与耻骨联合上方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将腹腔镜调换到耻骨联合上方切口,脐部作为操作孔,将带线麻醉穿刺针自麦氏点刺入腹腔,收紧缝线,将阑尾予以悬吊固定,采用腔外打 Roeder 结或腔内单手“O”形打结法结扎切断阑尾系膜及阑尾。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5-30 ml,平均15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且总体费用较传统三孔术式减少约1000元,所有患者痊愈出院,腹部切口隐蔽。随访1-12个月无切口感染、出血、肠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好。结论改进的悬吊固定法阑尾切除术更注重无菌观念,安全、可行,并且操作简单,术后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总体费用相对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鼻烟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结果49例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08%,内瘘4周、1年、2年、3年、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8%、78.57%、75%、50%及23.08%。内瘘初次使用时吻合口平均血流量为(612±104)ml/min,透析平均血流量253 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MRI及1H-MRS资料,其中胶质瘤42例,转移瘤36例,脑膜瘤22例。计算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的浓度及Cho/Cr、NAA/Cr、NAA/Cho的比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三者之间肿瘤实质区的Cho/Cr、NAA/Cr、NAA/Cho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Cho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Cho/Cr、NAA/Cho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是从微观水平分析脑肿瘤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在鉴别诊断颅内肿瘤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