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5篇
  免费   1707篇
  国内免费   79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51篇
基础医学   1197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1348篇
内科学   985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611篇
特种医学   2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81篇
综合类   313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06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1896篇
  20篇
中国医学   5393篇
肿瘤学   60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1094篇
  2021年   1220篇
  2020年   1335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660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1258篇
  2013年   1292篇
  2012年   1754篇
  2011年   1593篇
  2010年   1030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蛋白MUC1与MUC7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MUC1与MUC7特异性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4种组织标本及3种细胞株的mRNA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4种组织标本及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MUC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MUC7基因表达仅见于3种膀胱癌细胞株和侵袭性移行细胞癌标本。半定量结果显示MUC1 mRNA基因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同腺性膀胱炎及各期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膀胱癌与侵袭性膀胱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细胞系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细胞株BIU-87/A同敏感细胞株BIU-87与T24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7 mRNA基因表达在3种细胞株及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1基因的上调表达与MUC7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影响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相应的临床后果-恶性转变、侵袭转移、耐药。MUC7基因表达是尿路上皮恶性侵袭性转化的开始。  相似文献   
92.
Opticatrophy,acommondiseasewhichleadstoblindness,respondstofewtreatment.However,acupuncturehasbeenactuallyusedandtheclinicaleffectintreatingthisconditionisratherpreferable.Byusingtheacupunctureformula"Three--EyeNeedling",remarkableclinicaloutcomeisachievedandtheresultoftherelatedelectrophysiologicalparametersfollowingtheacupuncturepracticeintreatingopticatrophyhasbeenobserved.METHODSClinicalD8tsTheclinicalmaterialswerecollectedintheSpecialClinicofOpticAtrophyoftheDepartmentof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93.
荆芥连翘汤对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以及rhEGF的用药组和自身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昆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荆芥连翘汤可明显缩小小鼠皮肤溃疡面积(P〈0.001),同时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01);荆芥连翘汤用药组疗效显著优于rhEGF用药组。结论 荆芥连翘汤可明显促进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94.
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的个性特征,为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65家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29名编辑人员,其SCL-90总分(123±39)、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或P<0.01);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2.5%;男性的强迫症状、偏执因子评分高于女性(P<0.05);编辑组男、女性与成人常模组比较,EPQ中精神质因子(P)与神经质因子(N)得分较低,而内外向因子(E)与掩饰性因子(L)得分较高(P<0.05或P<0.01);EPQ中N因子是编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少部分编辑存在心理问题,仍需对编辑群体加强编辑心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95.
徐碧霞  姚卫光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6):1965-1971
背景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依旧相对缓慢。目的分析2013—2020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从2013—2015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16—2017年《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年《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据,作为参考序列;从《广东统计年鉴2021》提取人口数据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影响因素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关联强度。结果 2013—2019年,广东省医院诊疗人次从33 459.2万人次增长至40 131.7万人次,年均增长3.08%,同期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年均增长2.10%,2019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已达43 731.7万人次。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医院和...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在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对SD大鼠破骨细胞(OC)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1)取1d龄SD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OB),取5d龄SD大鼠四肢股骨、胫骨分离培养OC,建立细胞上清相通但细胞间不相互混杂的平面式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实验分为含药血清组和对照组;(2)将10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益骨胶囊灌胃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制备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3)重氮盐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光镜观察骨陷窝数;(4)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共育体系中OC凋亡情况。 结果: 含药血清组在48 h、72 h、96 h对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OC分泌TRACP的活性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OC的存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OC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明显的时效关系;所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在共育体系中能够抑制OC活性,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7.

Background/Purpose

Nemonoxacin is a novel nonfluorinated quinolone with excellent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most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especially Gram-positive isolat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monoxacin compared with levofloxacin in patients with CAP.

Methods

A phase 3, multicenter, randomized (2:1) controlled trial was conducted in adult CAP patients receiving nemonoxacin 500 mg or levofloxacin 500 mg orally once daily for 7–10 days.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response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ssessed. Non-inferiority was determined in terms of clinical cure rate of nemonoxacin compared with that of levofloxacin in a modified intention-to-treat (mITT) population. NCT registration number: NCT01529476.

Results

A total of 52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and treated with nemonoxacin (n = 356) or levofloxacin (n = 171). The clinical cure rate at test-of-cure visit was 94.3% (300/318) for nemonoxacin and 93.5% (143/153) for levofloxacin in the mITT population [difference (95% CI), 0.9% (?3.8%, 5.5%)]. The microbiological success rate was 92.1% (105/114) for nemonoxacin and 91.7% (55/60) for levofloxacin in the bacteriological mITT population [difference (95% CI), 0.4% (?8.1%, 9.0%)].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Es) was comparable between nemonoxacin (33.1%, 118/356) and levofloxacin (33.3%, 57/171) (P > 0.05).

Conclusion

Nemonoxacin 500 mg once daily for 7–10 days is as effective and safe as levofloxacin for treating adult CAP patients in terms of clinical cure rates, microbiological success rates, and safety profile.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529476.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 LPS作用下p38蛋白激酶激活的动力学特点及其在细胞内超微结构中的定位。方法: 应用激酶活性测定、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观察LPS刺激前后p38蛋白激酶的动力学特点及在单核细胞株Raw264.7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LPS作用后15 min,p38磷酸化活性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2 h达基线水平;p38在LPS浓度为100 μg/L时达最大激活效应。超微定位结果显示,未受刺激的及EGF刺激的细胞,p38在胞浆和胞核中金颗粒呈弥散性分布,金颗粒弥散在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单核细胞株受到LPS刺激后,细胞核区的金颗粒明显增多,而胞浆区域的金颗粒显著减少。结论: 单核细胞株Raw264.7受LPS刺激后,其p38蛋白激酶由胞浆移位到胞核。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蛋氨酸灌胃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造成大鼠体内广泛微血栓形成,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对大鼠体内微血栓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①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内皮功能障碍组(HHcy)。HHcy组采用蛋氨酸灌胃4周复制HHcy致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灌胃。4 周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状况。②Ca/LPS诱导微血栓形成。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微血栓组(Ca/LPS)、内皮功能障碍加微血栓组(HHcy+Ca/LPS)。Ca/LPS组大鼠腹腔注射Ca,16 h再腹腔注射LPS。注射LPS 20 h后心脏采血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镜下观测肠系膜微循环,24 h大鼠颈动脉采血结束实验,检测血浆NO和vWF值。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指标同模型组。HHcy+Ca/LPS组大鼠经蛋氨酸灌胃持续4周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注射Ca/LPS,观察内皮功能障碍对大鼠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①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血浆vWF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大鼠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复制成功。②Ca/LPS组肠系膜微循环可见广泛微血栓形成,注射LPS后20 h ,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可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与之比较,HHcy+Ca/LPS组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强,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NO值降低,vWF升高;注射LPS 20 h后可见血液处于继高凝状态之后的消耗性低凝状态。结论: 蛋氨酸灌胃4周导致HHcy,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联合Ca/ LPS 造模可建立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而内皮功能障碍能加速加重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0.
危建安  曾星  蔡萃  黄羽  张娴 《免疫学杂志》2006,22(6):668-670
目的考察SARS患者发病期病情轻重程度与康复期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未使用呼吸机组(A)和使用过呼吸机组(B),通过回顾性分析SAILS患者住院期间和康复期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灶阴影范围和吸收时间、WBC总数及其分类、康复期淋巴T细胞亚群与活化分子等。结果B组的肺部病灶范围在第2周内显著性大于A组,吸收时间也长于A组;A组的WBC总数,中性(N)、淋巴细胞(L)计数和百分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B组WBC总数、N计数与百分数高于A组,L百分数低于A组;第1次随访B组CD8^+、CD8^+/CD28^-、CD3^+/HLA-DR^+T细胞显著性高于A组,CD3^-/HLA—DR^+细胞显著低于A组;第2次随访仅B组CD3^-/HIA—DR^+细胞仍显著低于A组,其余免疫细胞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AILS患者未使用呼吸机组较使用过呼吸机组肺部病理性损害小,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或受损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