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1243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7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991.
中国人群恶性淋巴瘤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恶性淋巴瘤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4~2008年间国内关于恶性淋巴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利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各影响因素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吸烟1.32(1.03~1.70);家族肿瘤史2.75(1.21~6.26);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59(1.06~2.37);接触有害化学物质2.29(1.06~4.90);手术史0.65(0.45~0.93);经济状况0.61(0.38~0.99)。结论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家族肿瘤史是影响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济状况好、手术史是恶性淋巴瘤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9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胎儿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着丝粒探针、专一序列探针(13、18、21、X、Y)对99例进行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相比较。结果进行产前诊断的99例孕妇,CC检测其羊水细胞诊断出两例染色体异常患儿,分别是1例47,XX,+21和1例47,XY+21,FISH与CC结果一致。结论FISH对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检测有快速、准确、用量少的优势,可达到产前诊断要求,可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了探讨团体辅导对医学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一年级的本科班中抽取一个班,共108人,进行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用自制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PSQI和SCL-90量表进行筛查,对其中PSQI总分大于7分的21名学生进行一个月的团队辅导。结果用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团体辅导前后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P〈0.0001),干预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仍是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通过积极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团体辅导来调整不良行为和提高心理素质,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省海口地区嚼食干鲜槟榔嗜好的不同对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和癌变的影响。方法 将1 722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员按嚼食槟榔嗜好不同,分为嚼食鲜槟榔和嚼食干槟榔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定期复诊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罹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口腔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3种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人数、发病时间以及是否癌变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1 722例咀嚼槟榔人群中,嚼食干槟榔组(704例)与嚼食鲜槟榔组(1 018例)黏膜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病高峰年龄提前(P<0.01)。2)咀嚼干槟榔组5年内所致OSF、OLK和OLP的发病率及口腔黏膜疾病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咀嚼新鲜槟榔组(P<0.01)。3)嚼食干槟榔组口腔黏膜疾病癌变率高于嚼食鲜槟榔组(P<0.01)。结论 嚼食干槟榔比嚼食鲜槟榔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更强,干槟榔中过多的有害成分在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在血浆EBV-DNA>4000 copies/ml的N2-3M0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间收治的210例血浆EBV-DNA>4000 copies/ml的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1例行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NCRT),109例行同期放化疗(CCRT)。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诱导化疗后血浆EBV-DNA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年样本数为154例。NCRT组和CCRT组3年OS、DFS、DMFS分别为88.0%和80.4%(P=0.210)、80.1%和70.6%(P=0.029)、87.1%和76.0%(P=0.036)。N2期NCRT组3年DFS、DMFS高于CCRT组(P=0.031、0.014),N3期NCRT组3年OS、DFS、DMFS高于CCRT组(P=0.029、0.012、0.019)。全组诱导化疗2、3、4个周期的3年OS、DMFS依次提高(P=0.020、0.021)。NCRT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3、4个周期后血浆EBV-DNA转阴率分别为51.85%、76.92%、88.57%(P=0.004),将上述血浆EBV-DNA水平降为0作为预测进展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62.50%、66.67%、75.00%(P=0.910),特异性分别为57.89%、90.00%、96.77%(P=0.000)。结论 诱导化疗提高EBV-DNA>4000 copies/ml的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DFS、DMFS和N3期OS,不提高RFS。诱导化疗疗程与预后呈正比。随着诱导化疗周期增加血浆EBV-DNA转阴率逐渐增加,4个周期化疗后血浆EBV-DNA降0作为预测进展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997.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 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12只,并随机分为2组,G-CSF组术后2 h用G-CSF行皮下注射干预,对照组行PBS干预,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术后24 h脑梗死灶的体积差异(TTC染色法)和炎症及趋化因子TNF-α、TGF-β、IL-10、MCP-1 mRNA水平(RT-PCR法)和CD11b分子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水平差异。结果 G-CSF组比对照组梗死体积减小19.6%(P=0.001); G-CSF组MCP-1mRNA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22%(P=0.03),G-CSF组IL-10 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高47%(P=0.01),而TGF-βmRNA则较对照组增高约1倍(P<0.01),但TNF-αmRNA水平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88); G-CSF组与对照组缺血区域的CD11b浸润数目无明显差异(P=0.61)。结论 G-CSF能显著减少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机制可能涉及TGF-β、IL-10、MCP-1等一系列重要的炎症和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调查海南省1~9岁儿童沙眼患病情况,确定海南省沙眼高发流行和非流行区,为沙眼的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既往的相关文献、眼科专家访谈及实地摸底调查等方法确定调查地点.于2013年由海南省防盲办公室组织调查队在东方市、五指山市、乐东县、白沙县、保亭县、临高县、昌江县7个调查市县抽取小学生共计356名进行了沙眼快速评估工作,其中男192人,女164人,平均年龄7 (1~9)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对以上小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结果:在受检的356名小学生中,未发现有活动性沙眼的患者.结论:海南省1~9岁儿童的沙眼患病率<5%,活动性沙眼在海南省不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