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壳聚糖纳米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用壳聚糖制备的纳米粒具有助渗作用及生物粘附性,在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苦荬菜中木犀草苷和菊苣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40℃。结果:木犀草苷在0.092~1.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1.39%);菊苣酸在0.043~0.8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为苦荬菜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从设计思路、功能模块等方面阐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救护平台设计与开发,介绍平台应用成效及创新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加强我国社会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藏族药矮紫堇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矮紫堇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族药矮紫堇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槲皮素(2),木犀草素(3),山柰酚(4),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芦丁(6),槲皮苷(7),紫云英苷(8),乌苏酸(9),齐墩果酸(10),豆甾醇(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藏族药矮紫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5.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范畴,病机要点为心脉痹阻。刘中勇教授从人体最基本的组成物质气血相关理论出发,认为人体气血不和导致心脉痹阻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根据冠心病不同阶段气血之间的虚实变化,临床总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以及“气虚血弱”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原则,倡导“气血并治”,以“理气活血”“益气活血”“补气生血”为冠心病基本治法,在冠心病的治疗和病人预后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揭示炆法炮制特点,并从蒽醌糖苷类成分的变化探讨炆何首乌饮片的减毒效果。方法 采用HPLC进行何首乌药材、炆何首乌饮片、制何首乌饮片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并通过SPSS 19.0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采用LC-MS分析何首乌炆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发现何首乌经过炆制会出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丙二酰-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4个蒽醌糖苷类成分的显著性消失。结合制何首乌实验数据,推测由于制何首乌炮制时间较短,结合蒽醌只是部分水解成游离蒽醌,但炆制时间过长,使得蒽醌糖苷类成分糖苷键断裂,因此结合蒽醌与总蒽醌的比值从89.4%减少到51.9%,存在化学成分显著性变化。结论 何首乌经炆制,使得结合蒽醌水解为游离蒽醌,从而使毒性更低。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观察冷敷贴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予冷敷贴+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予普萘洛尔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最终治愈28例、显效0例、有效0例,对照组最终治愈24例、显效2例、有效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心肺转流(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11月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侧TTP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0例。A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经胸骨旁4、5肋间隙行双侧TTP阻滞,B组不做处理,两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用量。于麻醉诱导前、CPB前、术毕、术后12 h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β内啡肽(β-EP)浓度。记录术后6、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毕至术后12 h、术后12~24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肺部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例数。结果 A组术中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比较,CPB前、术毕、术后12、24 h两组AngⅡ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毕、术后12、24 h两组β-EP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毕、术后12、24 h A组AngⅡ和β-EP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6、12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毕至术后12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TTP阻滞可减少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应激反应,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高度近视眼特殊的解剖构造及病变性质,使得此类患者治疗难度及各类并发症远高于普通白内障手术。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囊袋张力环(CTR)的适应证逐渐扩展,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可以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辅助悬韧带松弛部位,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本文就CTR的历史发展背景、临床使用情况以及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