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治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15例,二期手术前积极抗感染,4例脓肿、死骨形成者清创后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二期髓内钉固定;3例感染性骨不连更换髓内钉及自体松质骨植骨;其余病例换药、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待骨折愈合后取出髓内钉并彻底清创.结果 平均随访37个月(25~60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平均LEM评分85.7分,无伤口早期并发症,取出髓内钉后无感染复发、功能障碍、畸形等发生.结论 在感染控制前提下,尽量使用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骨折愈合后拔除髓内钉,彻底清创,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共存体系的潜能和条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采用含30 mg/L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内皮细胞诱导液诱导1周,然后更换为含1×10-8 mol/L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30 μg/mL维生素C的成骨细胞诱导液继续诱导7~14 d.诱导前以只加10% FBS的HDMEM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分离培养的hMSCs表达CD90、CD105和CD44,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也不表达HLA-DR.诱导14 d后,hMSCs表面标志CD90和CD105的表达下降(P<0.05),成骨细胞表面标志CD44和HLA-DR及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4和CD133增加(P<0.05).诱导过程中原先长梭形的细胞缩短,细胞出现分层.h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hMSCs先后经内皮细胞诱导液和成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可在体外向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存体系.  相似文献   
63.
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在骨科临床中常见,长期以来,为临床骨科医生所熟悉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在内收一内旋位固定3-8周.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为了给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保守治疗寻找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初次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后是否应当进行制动、制动时间以及合理的制动体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其保守治疗问题上今后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大部分颈椎新鲜骨折伴脱位患者来说,应用颅骨牵引加适当的手法复位,一般都能使脱位得到整复。但临床上遇到少部分颈椎旋转脱位,尤其是单侧关节突关节跳跃交锁患者,单纯的颅骨牵引往往难以奏效;而对于大部分陈旧性颈椎骨折伴脱位患者而言,常需借助外科手术才能使骨折脱位复位[1、2]。自2000年6月~2003年11月我们采用颈后路手术进行颈椎脱位整复,前路行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稳定颈椎治疗颈椎陈旧性骨折伴脱位患者18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5~65岁,平均46.3岁。C4、C5骨折伴脱位3例,C5、C6…  相似文献   
65.
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对正常人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对正常32人64足的足背、跖背、跖底动脉行径、来源与口径进行探测。结果 64足中16只检测到足背动脉弓,出现率为25%,36足检测到第二跖背动脉,出现率为56.2%,37足检测到第二跖底动脉,出现率为57.8%;1例足背动脉缺如,占1.6%,其第一跖背动脉来源于腓动脉。59足检测到第一跖背动脉,出现率为92.2%,其中,顾玉东I型,占28.1%,Ⅱ型,占46.9%(30例),6足为Ⅲs型,占9.4%,正常人足部动脉彩超结果表明,5足为Ⅵ型,占7.8%。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方法可以对足部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无损伤的检测;以足背动脉为共同血管蒂,第一、二跖背(底)为动脉蒂共干同时移植拇趾皮甲瓣和第二足趾(或二、三足趾),扩大再造手的虎口,改进现有单足供趾再造手技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支架能减少机械扩张后的血管发生急性血管闭塞和再狭窄的机会,但金属支架具有血栓源性,远期疗效不理想。载药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既能暂时支撑管壁,保持血管通畅,又能抑制早期的血栓形成及晚期的新生内膜增生,有效防止扩张后的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和再狭窄。本文就血管内支架的制作、形式、构成和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创伤、肿瘤或感染后的骨组织修复是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尽管自体和异体骨移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移植骨的生长速度较慢,常常影响临床疗效。由于血小板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各种组织的生长,故将血小板与移植骨同时使用以加速骨组织的修复,这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随着自体富含血  相似文献   
68.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修复方法。本文就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临床长期随访的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原位修复的具体方法及相关治疗结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原位修复共21例.①清创后皮肤静脉与基部断端吻合,适用于撕脱皮肤中含有静脉者,本组8例;②拇指吻合动脉和静脉,而手掌侧或背侧撕脱皮肤加压包扎,适用于手掌或手背撕脱合并有拇指脱套伤,本组7例:③指根部动、静脉移植吻合,掌、背侧撕脱皮肤原位修复加压包扎,适用于全手脱套伤、皮肤撕脱至指蹼以远者,本组6例.结果 16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4例大部分成活,其中3例为直接吻合静脉者,1例为手掌部撕脱合并拇指皮肤脱套伤者,均为掌心皮肤坏死,范围为2 cm×3 cm,二期经游离植皮而愈.1例大部分坏死,为全手脱套伤者,手指部分完全坏死,二期行截肢术.随访1.0~2.5年,20例保肢成功者手掌外观及色泽接近正常,但瘢痕比较明显,皮肤轻度萎缩,感觉S2~S3级,手指伸、屈功能满意,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技术,行皮肤原位回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CF  Zhou KH  Gao H  Hu CF  Chen J  Zeng B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30-3034
目的 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 采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 术后对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7min,X线图象采集平均20.2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2.9±1.2)mm,平均偏差角度(2.2±0.3)°,术中出血量少(〈21.7mL/枚),术中1例(2.4%)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更适合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但如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的应用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及完善术前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