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690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讨75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腹泻婴幼患儿,运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取75例婴幼儿患儿的新鲜粪便制成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5例腹泻婴幼患儿检测出32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其阳性率为26.3%。6个月~2岁是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男性婴幼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6.3%,女性婴幼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4.7%。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秋末到春初为高峰时期,临床医生要加强6个月~2岁腹泻婴幼患儿轮状病毒的检查,预防误治与误诊。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围拔管期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78例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生理盐水注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右美托咪定注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拔管期QT间期情况。结果:2组患者给药前后1分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3~T5内QT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在T2~T5时段内HR及MAP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插管前后比较MAP、HR及QT间期较为平稳。结论:给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有效的抑制气管拔管诱发的QT间期延长现象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处理后,均栓塞成功,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皆对症处理缓解或消失。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措施处理,能保障栓塞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辽河油田总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指导该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辽河油田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5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标本,运用LIS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SA分离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0.6%,标本以痰及分泌物检出率最高,主要侧重于ICU及呼吸内科,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辽河油田总医院MRS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均较高,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临床各科室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8例,给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和氟尿嘧啶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出现DILI患者4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1),给予对照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观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片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3.5±7.9)U/L,显著低于对照组【(42.4±8.8)U/L,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34.4±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39.4±6.2)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60.6±14.2)U/L,显著低于对照组【(75.3±16.6)U/L,P<0.05】,而KPS评分为(64.1±1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3±14.5)分,P<0.05】;联合组肝功能复常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15.2±2.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6)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28.1±4.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5.9)pg/mL,P<0.05】;血清MDA水平为(5.1±0.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7)nmol/m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2.3±0.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1.8±0.4)U/mL,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双环醇片治疗化疗药导致的DILI患者能改善肝功能,可能与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儿童肝前脂肪厚度和腰围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儿童445例,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54例,MS 18例,对患儿和从373例健康儿童中配比选择54例,分别行超声检查,检测肝前脂肪厚度、腹内脂肪厚度、腰围和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并行血清检测。结果 MS患儿肝前脂肪厚度、腹内脂肪厚度和腰围分别为(1.6±0.2)cm、(4.4±1.5)cm 和(83.4±4.8)cm,显著大于健康儿童【分别为(1.3±0.4)cm、(3.4±1.5)cm和(76.8±5.3)cm,P < 0.05】或NAFLD儿童【分别为(1.4±0.3)cm、(3.5±1.6)cm和(80.3±5.0)cm,P < 0.05】;MS患儿胰岛素抵抗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9±1.6)、(1.8±0.2)mg/L、(136.5±14.0)mmHg和(2.6±0.8)mmol/L,显著大于健康儿童【分别为(3.5±1.7)、(1.4±0.2) mg/L、(110.8±12.7)mmHg和(1.7±0.5)mmol/L,P < 0.05】或NAFLD儿童【分别为(4.2±1.5)、(1.5±0.3)mg/L、(128.9±13.8)mmHg和(2.4±0.7)mmol/L,P < 0.05】,而MS患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3±0.5) mmol/L,显著低于健康儿童【(1.8±0.7)mmol/L,P < 0.05】或NAFLD儿童【1.4±0.5)mmol/L,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前脂肪厚度(95% CI =1.098-4.198,OR=2.147,P=0.026)、腰围(95% CI =1.395-4.523,OR =2.512,P=0.002)和腹内脂肪厚度(95% CI =1.332-5.958,OR =2.817,P=0.007)是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超声检测肝前脂肪厚度简单易行,有助于诊断MS儿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控制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效果,以方便为临床的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手术的患者,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8月,本文选择其中的78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9例,分别对2组患者落实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价2组患者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本文2组患者护理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本文的常规护理组为66.67%(26/39),预见性护理组为97.44%(38/39),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本研究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常规护理组为25.64%(10/39),预见性护理组为7.69%(3/39),2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配合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维护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比较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下地走动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来讲,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方法和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护理配合效果,但是手术室综合护理配合的效果更佳,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其尽快康复,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