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中治疗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骨科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治疗的15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研究组),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模式治疗的18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性别、麻醉ASA分级、髋部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81.4±4.2)岁比(79.6±3.2)岁。研究组手术治疗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9.9%比80.9%)。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3.6±0.4)d、住院时间(10.8±0.3)d,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0%比6.01%)。研究组12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7%比4.37%)。研究组120天Parker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诊疗模式相比,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以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比例,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药物流产后继续口服米索对药物流产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服米索、益母草颗粒和不用药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各110例。结果 显效率:防治组33.6%,对照组7.3%,空白组10.9%;P〈0.05。清宫率:防治组7.3%,对照组17.3%,空白组33.6%;P〈0.05。子宫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比较,防治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流产后继续服用米索前列醇,可减少流产后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及手术指征的选择,对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住院后均先于监护室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补充血容量、减少胰腺分泌及去除炎症介质、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防治感染及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等。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中转手术和急诊手术29例,其中中转手术12例(包括胆系疾病3例,胰腺感染6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1例死于DIC和MSOF);急诊手术17例(死亡2例,死于MSOF)。非手术治疗38例,除1例为暴发性病例死亡外,余均治愈出院,总死亡率为5.97%。由此可见,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有效的综合非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04.
在核或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中,碘甲状腺阻滞措施被当作一项紧急防护行动来执行,以防止或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核事故后碘预防指南》建议在核事故发生后服用碘化钾(KI),大多数国家的指南也建议使用碘化钾,但由于指南大多基于专家的经验、意见和建议,因此缺乏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和1999年出版的碘甲状腺阻滞导则的制订和修订历程,以及2017年出版的碘甲状腺阻滞导则的修订方法和主要建议内容:支持在核事故期间采用碘甲状腺阻滞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五加参蛤蚧精对肺气虚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方法 采用锯末烟熏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血气指标、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生化指标、气道组织学特征,评价五加参蛤蚧精对肺气虚的药效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五加参蛤蚧精干预后,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血液中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a O2)明显升高(P<0.001),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降低(P<0.05),p H有升高的趋势;血清中的内皮素(endothelin,ET)、IL-1β明显降低(P<0.01或P<0.05),TNF-α有降低的趋势;肺部结构受损部位有明显改善。结论 五加参蛤蚧精能显著改善肺气虚大鼠活动状态及肺气虚证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受损肺部结构和肺通气功能,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ET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形态、相关蛋白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形态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SCF和c-kit mRNA在治疗前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治疗后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直肠组织内神经元凋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直肠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改善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07.
贾利敏  史惠琳 《河北医药》2010,32(6):665-666
目的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分析,以提高对MDS与M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51例MDS和43例MA患者血象及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结果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粒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巨幼样变。结论奇数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是MDS的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室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在临床上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套腰L3、L4、L5人脊柱干标本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测量椎板及棘突的高度,重塑椎管,再做术前和术后的腰椎CT,然后将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测量术前和术后椎管面积。结果棘突高度等于原来椎板高度,术后无明显骨缺失,术后面积大于术前面积。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这种术式可以作为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流线形尾管的咽部气道(SLIPA)喉罩与传统的气管插管对妇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置入SLIPA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气腹1 min后(T3)、拔管(罩)时(T4)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患者躁动、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和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腹1 min后(T3)的SBP、DBP和HR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拔管(罩)时(T4)的SBP、DBP、HR变化有显著性,T组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但是插、拔管(罩)时出现躁动、呛咳的例数T组明显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但是插、拔管(罩)时出现躁动、呛咳的例数T组明显多于S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SLIPA喉罩具有操作简单,能维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通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现、强化方式,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透明细胞癌(CCRCC)10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7例,嫌色细胞癌(CRCC)13例。CCRCC不均匀强化多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转移及形成癌栓的比例较大;PRCC及CRCC强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强化程度有类似(P>0.05),但CRCC钙化率较CCRCC和PRCC高,中心无强化瘢痕及轮辐状强化仅见于5个PRCC和1个PRCC。结论皮髓期强化能区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结合其他征象有助于鉴别PRCC和CR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