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5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547篇
内科学   363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459篇
综合类   607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67篇
  2篇
中国医学   832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人体薄片解剖标本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 CT 和 MRI 的广泛应用,对掌握断面解剖结构十分重要。以往制做断面解剖标本片较厚,一般在1cm 以上,使人们很难从一个断面联想到立体解剖。连续薄片解剖标本为详细地观察断面解剖的连续结构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2.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3.
依替米星上市后安全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Etimici,n爱大)是新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爱大是在庆大霉素C1a的2-脱氧链霉胺1-N位上引入一个乙基而得到的衍生物,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李兴启[1]等研究了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豚鼠耳蜗和前庭的影响,发现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王沛英[2]等比较了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对豚鼠的耳毒性,结果二者对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阈值无显著影响,对前庭功能和耳蜗影响,奈替米星>依替米星。Kahlmeter[3]等报道…  相似文献   
34.
路志正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不仅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疾病的诊疗,亦很有特色。笔者于2003年有幸侍诊左右,耳濡目染,略有所得,不揣浅陋,举述验案二则。健脾祛湿行水治疗闭经、不孕患者某,女,32岁,已婚,2003年10月9日初诊。主诉:月经稀少10余年,闭经2年。患者15岁  相似文献   
3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引起的病理过程,其病因复杂,最常见原因为激素、酒精、创伤。2003年春夏,在中国爆发的SARS已被扑灭,但在治愈人群中逐渐出现了ANFH患者,他们都有过短期、大剂量激素的治疗经历,由于被很好的重视和关心,这些ANFH患者大多被及早发现并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笔者继承全国名老中医马在山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马氏疗法加介入治疗SARS后早期ANFH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隐性腕背腱鞘囊肿的超声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隐性腕背腱鞘囊肿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慢性腕关节背侧疼痛的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诊断出隐性腕背腱鞘囊肿7例,对其中5例采取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结果5例手术患者中,其中4例术中发现舟月间隙有腱鞘囊肿,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1例未发现肿块。4例行囊肿切除,1例行腱鞘松解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术后腕背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保守治疗患者,经6~12个月的随访,腕背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隐性腕背腱鞘囊肿手术疗效可靠,超声诊断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慢性腕关节背侧疼痛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7.
傅刚  张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3):1003-1005
自1992年始,Ganz等基于对股骨头、颈血供的研究,采用先将髋关节脱位,然后再处理髋关节疾病,至2002年已报道相应手术225例,疗效满意,还没有出现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颈根穴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颈根穴在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观察选择运用颈根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确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6%。结论:以颈根穴为主的治疗组手法在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确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手部关节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手部关节损伤治疗方法的对比和随访观察,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1980~2002年对手部关节损伤进行各种手术治疗,通过观察病人术后关节的活动度、肿胀、疼痛、畸形及捏力的改善等项目,评价哪种方法相对更好。结果 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测量比较,特别是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认为人工关节置换是所有治疗方法中相对最好的。结论 尽管人工关节置换也有不少缺点,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设计的不断改进,其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40.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