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阎小萍教授在临床诊治风湿病的过程中,以补肾壮骨法为主,辅以祛寒化湿散风、祛瘀通络,使肾气旺、精血足、髓生骨健、关节筋脉得以濡养。 陈某,男,33岁。患者3年前因冬寒受凉后出现腰骶部不适、僵痛,未予重视,半年前渐出现左臀、髋酸痛,在积水潭医院查HLA—B27阳性,骶髂关节CT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  相似文献   
52.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lism,PTE)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通常所称PE即指PTE.因肺栓塞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高,而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53.
路平  阎小萍  陶庆文 《武警医学》2009,20(5):459-46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症状为主,还可出现腺体外的病变.临床常见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此病呈全球性发病,文献[1]报道患病率为0.4%~0.7%.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激素、免疫抑制药、生物制剂等方法,但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差.阎小萍教授以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免疫,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强直性脊柱炎炎性骨破坏中的作用和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别,并研究补肾强督方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30.8±8.8)岁;病程0.5-10年。经补肾强督方治疗3个月后,做自身前后对照,并设立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分离血清和PBMC,将PBMC用PHA/PMA刺激后收集上清,应用RT-PCR检测PBMC的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清和细胞上清中MMP-9和TIMP-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MP-9和TIMP—1浓度明显升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P-9和TIMP-1浓度显著降低:经PHA/PMA刺激后,患者治疗前的PBMC表达MMP-9和TIMP-1mRNA水平明显上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PBMC表达MMP-9和TIMP-1mRNA水平明显下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的PBMC表达和释放MMP-9和TIMP—1增强:补肾强督方可以显著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MMP-9和TIMP-1的产生。  相似文献   
55.
从“虚、浊、热、瘀”辨证痛风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学术界对痛风发病的认识尚未一致。学习先贤理论、治验及阅读大量文献,结合临证实践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加之平素嗜食膏粱厚味,或饮酒、劳欲过度,日久湿浊内停而发病。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失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人体水液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湿浊热毒内生,阻于骨骼、经络、关节,致血行不畅,血滞为瘀,浊瘀互结而成。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56.
目的检测105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探讨其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051例AS患者及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双能X线法检测对照组与AS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并检测AS组ESR、CRP水平。探讨不同证型AS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同。结果五个证型患者的腰椎BMD均显著降低,除湿热伤肾证的股骨颈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低外,其余四个证型的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及湿热伤肾证的股骨粗隆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S患者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ESR、CRP高于其他证型,尤高于肾虚督寒、邪及肝肺证。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骨生成指标低于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骨吸收指标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骨吸收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AS患者的BMD的降低,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与肾督亏虚密切相关。五个证型均存在着肾虚督亏骨质受损的表现,并存在着正气的偏虚、邪气的偏盛。但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邪气更盛,治疗应更注重于驱邪;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正气更虚,治疗应更偏重于扶正。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热证候在腕关节超声中的表现特点。方法65例RA患者按寒热证候辨证分为寒湿痹阻证(寒证组,29例)和湿热痹阻证(热证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超声的灰阶滑膜炎(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信号、腱鞘炎及骨侵蚀等参数,分析腕关节超声表现在RA寒热证候中的不同特点。结果寒证组RA患者关节超声的滑膜炎、PD、腱鞘炎及骨侵蚀阳性率分别为51.72%、20.68%、51.72%、37.93%,热证组分别为97.22%、91.67%、75.0%、63.89%。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寒证组比较,热证组滑膜炎、PD及骨侵蚀在评分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两组腱鞘炎评分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双腕关节滑膜炎计分〉1.5分,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62.1%;双腕PD计分〉1.5分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3.1%。结论 RA腕关节超声滑膜炎、PD及骨侵蚀阳性率热证明显高于寒证患者,尤其是严重者多见于热证患者。双腕关节滑膜炎或PD积分〉1.5分是RA热证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并观察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情活动指标,探讨OPG与AS的关系及与AS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100例AS患者及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OPG、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CIC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水平。应用双能X线(DEX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与AS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并评价AS患者的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患者总体评价(PGA)、脊柱炎症、脊柱痛及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对AS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与其他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临床症状、体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患者中骨质疏松者35人(35%),骨量减少者42人(42%),AS患者血清OPG、CTX及尿DPD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01、P0.001),AS患者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0.01、P0.01),OPG水平与AS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临床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S患者比健康对照组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AS患者的骨吸收增强,血清OPG水平增高,其增高原因可能是机体对抗过度骨吸收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59.
焦树德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曾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等多项职务。焦树德教授将《黄帝内经》中"亢则害承乃制""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并需有生克制化的思想称之为"动变制化"思想,"动变制化"是指疾病是动态变化的;且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从化学说"的规律:病邪虽同、从化各异、从阳化热、以阴化寒,"从化"是指疾病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焦树德教授创议尪痹病名,并总结出了该病的临床证候、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的规律。研读焦老的著作,在尪痹的分型论治中充分体现了"动变制化思想"和"从化学说"。  相似文献   
60.
男,30岁。因腰脊背部僵痛10个月,加重2周于2004-03-03入院。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肩、脊背部酸痛,渐发展至颈部、腰部疼痛,晨僵。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具体不详),给予抗炎治疗后效果不显,病情渐加重。0.5a前因病情加重,及伴有头晕发作,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拍颈椎X线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诊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给予口服柳氮磺胺毗啶及万络片治疗后症状略有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