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612例(798膝),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患者共10例(10膝)。其中体部损伤患者7例,除1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加强固定以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了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股骨侧止点撕脱2例,采用双排锚钉桥样缝合进行止点重建;胫骨侧止点撕脱1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重建止点的方法。所有MCL损伤的患者均未使用限制性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佩戴下肢膝关节保护支具,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检查患者侧方应力情况,并记录手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患者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2%(10/798,95% CI:0.5%~2.0%),10例MCL损伤的患者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25~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门诊检查伸直位外翻应力均未见松弛,屈膝30°位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松弛(+);患者KSS由术前的74.5分(52~96分)改善为术后的149.8分(124~172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8.5°(65°~95°)改善为术后的105.5°(9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无患者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结论 对TKA术中出现MCL的损伤应该积极地进行修复,采用牢靠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术中更换限制性假体,降低术后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治疗的新方法,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8-2011年间收治外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共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是32.4岁(19 ~45岁).首先对外踝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应用解剖型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术中确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利用Retro Button进行进一步固定,术后行非负重功能练习.术后随访并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 ~ 24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优7例、良1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螺钉切出或断裂、下胫腓联合宽度增大或伤口感染等情况.结论 Retro Button作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新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优良,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对骶骨CT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描述S1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 PS)、S1皮质骨螺钉(cortical screw, CS)以及骶骨翼螺钉(sacral alar screw, SAS)3种内固定方式的影像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其可靠程度。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腰骶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扫描的非骨科疾病中国人受试者CT资料。共获得42例受试者数据,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5.14±8.35)岁。将资料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S1骶骨翼螺钉钉道、皮质骨螺钉钉道及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最大长度、外展角、尾倾角与平均CT值。结果 S1骶骨翼螺钉最长钉道外展(63.51±8.68)°,尾倾角(36.62±10.97)°,长度(41.74±3.33)mm;S1皮质骨螺钉最长钉道轨迹外展(5.62±3.69)°,头倾角(6.60±4.88)°,长度(31.60±4.23)mm;S1椎弓根螺钉最长钉道内收(29.42±3.89)°,尾倾角(15.60±6.58)°,长度(48.12±5.44)mm。S1椎弓根螺钉长度显著大于骶骨翼螺钉与皮质骨螺钉,而骶骨翼螺钉的平均CT值显著高于椎弓根螺钉,但骶骨翼螺钉钉道中点区域的CT值较另两种钉道显著更低(P<0.001)。结论 S1骶骨翼螺钉应用于骶骨固定是可行的,其钉道长度大于同节段皮质骨螺钉轨迹,钉道平均CT值大于椎弓根螺钉轨迹,可以作为短节段腰骶固定的替代方式之一,但还需要生物力学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通过清理加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来治疗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患者22例;所有患者符合痛风诊断标准,有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MRI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性消失或模糊;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或者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病史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采取关节镜下滑膜清理、前交叉韧带同期重建的方法,最后通过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点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来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术前及术后评分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纳入患者均为男性,左侧10例,右侧12例;年龄平均32.4 ± 5.1岁。无失访病例,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6±12.3月。术后不同随访点患者Lysholm评分、Kujala 主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1月、3月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22例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性损伤并行关节镜下重建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符合痛风诊断标准,有膝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MRI检查提示前交叉韧带连续性消失或模糊.通过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术前及术后评分的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2.4±5.1)岁.左侧病变10例、右侧病变12例.22例患者术后均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患者的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1、3、6、12个月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痛风性膝前交叉韧带病理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手术后行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的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53例双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PLF组31例,PLIF组22例。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下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手术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下腰背疼痛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加压植骨联合单枚Cage置入椎体间融合术较后外侧融合效果肯定,手术方式安全,手术后恢复快,出现下腰疼痛病例少,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旨在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上调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LPS组、LPS+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组、CCK-8+LPS组、CCK-8+LPS+SP600125组、CCK-8组、CCK-8+SP600125组。注药后6 h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等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HO-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可见肺组织中出现明显的HO-1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CCK-8可使LPS诱导的阳性表达信号进一步增强,CCK单独作用也可上调HO-1表达。信号密度扫描结果显示,LPS组、CCK-8+LPS组和CCK-8组HO-1 mRNA表达强度分别是正常对照组3.01(P<0.01)、5.88(P<0.01)和3.45倍(P<0.01);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抑制了CCK-8和(或)LPS诱导的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FCM检测结果显示,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变化与其mRNA表达一致。结论: JNK/c-Jun通路在CCK-8上调LPS诱导肺组织HO-1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探讨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颅颈部标本15具,解剖剥离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的关系;椎动脉颅内段与延髓的关系。并测量其数据。 结果 (1)椎动脉自穿经硬脑膜处向前内侧斜行,在延髓侧方走行于Ⅸ~Ⅻ脑神经根丝的前方。左右侧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与Ⅸ,Ⅹ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7例(7/15,占46.7%);(2)左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与Ⅸ~Ⅻ脑神经不接触者分别为5例(5/15,占33.3%)和1例;(3)左右侧椎动脉位于延髓腹外侧并与延髓相接触者分别为11例(11/15,占73.3%)和4例(4/15占26.7%),不接触者分别为4例(4/15占26.7%)和 11例(11/15,占73.3%);相对于左侧,右侧椎动脉位置偏后。模拟颈部屈曲时椎动脉与延髓腹侧紧密接触,伸直时分离。 结论 椎动脉与Ⅺ,Ⅻ脑神经接触可能是高血压伴发枕后痛的形态学基础之一;小脑下后动脉走行迂曲,与Ⅸ~Ⅻ对脑神经根丝相互盘绕交叉,高血压搏动更易刺激脑神经根丝,出现相应症状。椎动脉和延髓密切接触极可能既产生颈部症状,又可能造成高血压。控制血压除了常规 抗高血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华北地区正常成人胫骨近端三维模型,获得胫骨近端角度参数。方法对62名志愿者115例正常膝关节进行MR矢状位扫描,胫骨近端三维重建后对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胫骨角进行测量,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尸体胫骨扫描后对尸体胫骨进行测量,与三维重建的胫骨近端模型相应角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为11.19°±3.46°(范围:0°~19.31°),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为8.12°±308°(范围:0°~17.83°),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大小与性别、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相关性,内侧平台后倾角大于外侧。胫骨角为95.82°±2.25°(范围:92.72°~99.13°),与性别、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相关性,但随着年龄增大,胫骨角有增大的趋势。尸体胫骨上手工测量与三维重建胫骨近端模型上测量的角度参数的平均误差为0.753°。结论MRI三维重建的胫骨近端模型形态稍有偏差,但可以接受。胫骨近端角度参数个体差异性较大,与西方人比较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与传统后路开放内固定术(TO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出现的不良事件,为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安全性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3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等期刊。英文检索词为thoracolumbar fracture 、lumbar fractur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pen fixation、posterior surgery、sextant、 traditional fixation、 conventional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mparative stud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clinical trail等;中文检索词为经皮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术、胸腰段骨折等。根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后纳入1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4项,前瞻性对比研究3项,回顾性对比研究11项,共计1 034例,其中PPSF组501例,TOPSF组533例。Meta分析显示:与TOPSF组相比,PPSF组手术时间短(WMD=-0.95, 95%CI: -1.33~-0.57, P<0.001)、术中出血量少(WMD=-2.97, 95%CI: -3.69~-2.25, P<0.001)、术后引流量少(WMD=-2.43, 95%CI: -3.04~-1.83, P<0.001)、住院时间短(WMD=-5.37, 95%CI: -6.69~-4.05, P<0.001)、下床活动时间早(WMD=-2.51, 95%CI: -3.66~-1.36, P<0.001)、总体术后VAS评分低(WMD=-1.14, 95%CI: -1.62~-0.66, P<0.001)、术后ODI评分低(WMD=-1.78, 95%CI: -3.00~-0.55, P=0.004)、术后Cobb角矫正度丢失低(WMD=-0.52, 95%CI: -0.93~-0.11, P=0.01)、术中辐射暴露时间长(WMD=5.12, 95%CI: 2.89~7.34, P<0.001)、两种术式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4, 95%CI: 0.43~2.56, P=0.92),术后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9, 95%CI: 0.12~1.26, P=0.12)。 结论 PPS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等,能够达到与TOPSF相似的置钉准确度,保证手术安全性,有效的保护周围软组织,减少术后Cobb角矫正度的丢失,降低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