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6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11篇
预防医学   215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47篇
  3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氟化物对牙胚分泌期成釉细胞中光蛋白聚糖(lumican)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取妊娠10 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3只鼠,饮水中给氟浓度分别为0(去离子水)、50、150 mg/L,妊娠21 d时取材(部位为包含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的下颌骨段),固定,包埋,每组随机选择10个蜡块做连续5 μm切片,分别做HE染色,以及lumican的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镜下观察,图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化物作用下,妊娠21 d时,胎鼠牙胚成釉细胞中lumica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减弱,试验组2(高氟浓度)尤为明显.结论:氟化物可使牙胚分泌期成釉细胞中lumican的表达降低,高浓度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3.
大骨节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架构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我国大骨节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架构,以期反映出大骨节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质性描述性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及生存质量的定义发展半开放式问题,通过焦点团体访谈和面对面访谈,收集陕西省大骨节病患病率较高的病区麟游县、永寿县29名大骨节病专家和48名大骨节病患者的意见,并用WHO生存质量问卷(WHOQOL-100)的架构作为模板,用内容模板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大骨节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架构包含了4个领域:身体活动能力、家庭/社会支持、经济、心理状态;反映在11个方面:疼痛与不适,身体功能与活动限制、饮食与睡眠、社会关系、对家庭责任的担忧、社会支持、经济状况、住房及周围环境、对外貌的担心、精神状况、总的健康状况;共有69个条目.结论 建立了大骨节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架构,该架构凸显了大骨节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活力、蛋白合成、分泌AngⅡ及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NF-α(20、40、60、80、100 μg/L)干预组,用BCA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总量,MTT比色法和LDH检测反映心肌细胞的活力,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AngⅡ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膜AT1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TNF-α浓度依赖性地增强乳鼠心肌细胞活力、增加蛋白合成,20、40、60、80 μg/L TNF-α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21(P<0.05)、1.42、1.51和1.73倍(均P<0.01),蛋白合成分别增加27.8%(P<0.05)、38.9%、46%和66.7%(均P<0.01),而LDH含量差异无显著性。100 μg/L 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活力降低18.5%(P<0.01)、蛋白合成降低18.3%(P<0.01)及心肌LDH生成增加1.48倍(P<0.01)。TNF-α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乳鼠心肌细胞AngⅡ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0.5、1.1、1.6、3和3.6倍(均P<0.01)。TNF-α还具有诱导AT1受体的表达的作用。结论: TNF-α可促进心肌细胞内源性AngⅡ产生,引起心肌细胞活力、蛋白合成改变,AT1受体表达上调,可能介导了心肌肥大、心肌受损等心肌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对住院病种的研究逐年增多,住院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以明确对人群健康造成较大危害、需要加以控制和提供住院医疗服务的病种。本研究通过对2007-2012年某院心内科不同民族住院患者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比较,为重点卫生疾病的确定提供方向,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据此可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更好地满足当地各族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应用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治疗结局,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IVF)助孕的理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中心低反应患者行超短方案促排卵治疗215周期,微刺激方案69周期,比较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值、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结果 超短方案获卵数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4.92±3.49 vs 2.46±2.69,P<0.001),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微刺激方案(10.05±1.98 vs 8.62±2.42,P<0.001),周期取消率显著低于微刺激方案(19.07% vs 68.12%,P<0.001),妊娠率、正常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微刺激方案相比,超短方案可减少卵巢低反应患者取卵次数,降低周期取消率,总体也未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是卵巢低反应患者更易接受的一种简便有效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半侧椎板截取回植在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半侧椎板截取髓核摘除再回植"工"型钛板固定术,统计术前、术后ODI、JOA、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回植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结果 60例获1年或以上随访,随访率98.36%,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1.67%、3.28%);腰痛复发率5.00%,腿痛复发率1.67%。术后2周、3、6、12个月的ODI、JOA、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回植截骨部CT均显示骨性愈合,未见钛板螺钉的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半侧椎板截取回植固定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低的术中神经硬膜囊损伤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较高的椎板愈合率和较好的临床评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脑卒中病人病情评价方法,并与传统护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67例作为观察组,建立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方法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将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脑卒中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实施护理。比较2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病人转入ICU前24 h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转入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普通病房脑卒中病人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病情评价可提高护士观察病人频率,及时预测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予以干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氯化琥珀胆碱(suxamethonium chloride,Sch)对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采用空气隔绝法记录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分别给予25 mg/L、50mg/L、75 mg/L、100 mg/L、125 mg/L Sch灌流后,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变化。结果1)给予25 mg/L Sch灌流后,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无明显变化;2)分别给予50 mg/L、75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明显增多(P0.01);3)给予100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无明显变化;4)给予125 mg/L Sch灌流后,肌梭传入放电较灌流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氯化琥珀胆碱(50~75 mg/L)可特异性地兴奋肌梭,使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明显增多;氯化琥珀胆碱浓度过高(≥125mg/L)反而会抑制大鼠比目鱼肌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