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98-1503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过程各阶段,不同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亚型的作用。[方法]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传代扩增,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4、CD105、Vimentin的表达并进行细胞鉴定。选取活力好的第3代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TLR-3激活组和TLR-4激活组,均以成骨诱导培养液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Westernblot法检测Collagen-I和Osteocalcin的表达,观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分化。于培养10、14 d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果。[结果]细胞表面抗原CD44、CD105、Vimentin呈阳性。Collagen-I和Osteocalcin的蛋白表达依次为,TLR-4激活组>TLR-3激活组>空白组。3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TLR-3激活组强度最高,TLR-4激活组和空白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BMSC成骨过程中,不同TLR亚型在不同的阶段起作用,TLR-3和TLR-4均可在BMSCs向OB分化过程中起促进作用,TLR-4的效果更明显。在OB成熟矿化为骨细胞的过程中,TLR-3起促进作用,而TLR-4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绝经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OSTA 指数筛选骨质疏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1例绝经后女性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骨代谢生化指标以及骨密度数据,通过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绝经后时长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明显增加,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绝经时长与体重指数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609和1.00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OSTA指数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联合绝经时长、BMI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准确强度明显增加(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5)。结论 绝经后时长与体质量指数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OSTA指数联合绝经时长与体质量指数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比单独OSTA指数临床应用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4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511-5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后患者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痛。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清胰岛素(Ins)、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BDNF)、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手术后血清中ACTH、Cor、Ins、Adr、NE、ET-1、TNF-α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血清中ACTH、Cor、Ins、Adr、NE、ET-1、TNF-α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血清中NGF、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对照组手术后血清中NGF、BDNF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手术镇痛,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应激水平,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前入路360°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首先采用仰卧位,经颈椎前路摘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和其他致压物;然后变换体位为俯卧位,经后路手术切开撬拨复位,采用侧块螺钉固定脱位椎节并植骨融合;最后将患者重新置仰卧位,经颈椎前路彻底清除残留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及自锁钛板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8~32个月,平均17.6个月。颈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落,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0.8级。[结论]颈椎一期360°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以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颈髓压迫,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后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以失神经支配腓肠肌为动物模型.选用体质量为200~250 g的雌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只,健康对照组6只.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再将实验组分为6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运用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失神经后不同时间萎缩腓肠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表达变化,同时测量肌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透射电镜观察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萎缩的腓肠肌湿重比在失神经4周内和第10周到第12周下降最快,而在第4周到10周和第12周到16周下降较慢,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仅在失神经早期表达增高,于第4周达高峰;而Bax分别于失神经第2周与第12周达高峰,增高幅度大于Bcl-2.Bcl-2/Bax的比值除对照组(1.522±0.215)和失神经第8周时(1.065±0.165)大于1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小于1.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于失神经第4周和第12周达到高峰,其变化趋势与Bax相仿.结论 失神经腓肠肌萎缩过程呈现4个阶段;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ax过量表达在失神经不可逆肌萎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靶向作用Bax基因,抑制Bax表达可能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46.
王波  高翔  张广程  狄东华 《江苏医药》2015,(6):655-657,620
目的:探讨老年偏瘫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老年偏瘫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例。国际内固定协会(AO/ASIF )分型:AO31.A1型3例,A2型7例,A3型2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5 min ,术中出血40‐120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髋关节X射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PFNA‐Ⅱ内固定治疗老年偏瘫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比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64例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评分、随访期的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的复位效果.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全部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评分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小等优势,是适合老年患者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提高骨不连的治愈率.目的:观察大鼠股骨骨不连修复过程中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股骨左建立骨不连模型后,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造模后1,3,7,14,21,28,35 d,处死取材.大鼠右骨不做缺损直接缝合伤口,作为对照.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大鼠股骨骨不连损伤后,损伤周围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上升,至7 d时达项峰,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在损伤中心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延迟,且表达量低损伤周围区.提示大鼠股骨骨不连缺损中心区域在修复早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低表达及时滞后可能是其骨不连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相应的时期补充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助于骨不连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胸腔镜下T4~12前路手术寻找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30具成人尸体标本T4~12节段血管的走行和分布,测量右侧相应肋骨头到奇静脉和右侧交感干的距离,左侧相应肋骨头到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主干、左侧交感干、胸主动脉后缘的距离,椎体侧而中线处相邻节段血管间距,T4~12椎间盘上下缘到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在T4~12节段椎体侧而,上位节段动脉、下位节段静脉之间、右侧为肋骨头到奇静脉之间,左侧面为肋骨头到胸主动脉后缘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右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4.25×44.74)mm2,最小(19.74×28.43)mm2左侧"相对安全区"最大面积为(29.14×23.22)mm2,最小(21.87×7.43)mm2,右侧是左侧的2~5倍.结论:(1)在T4~12节段椎体侧面各存在一个相对无重要神经血管的"相对安全区";(2)右侧"相对安全区"大于左侧,胸腔镜下胸椎前路手术时,优先选择右侧入路可以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5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骨折风险较大,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临床防治方法也涉及多个层面。本文从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如何预防以及治疗等方面展开,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