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猕猴模拟失重后脊髓中c-fo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15只雄性猕猴,随机分为3组: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后恢复组以及对照组。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组织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3组猕猴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中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失重组及失重后恢复组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神经元较对照组皱缩,组织间隙增宽,恢复组较失重组有所减轻;FOS蛋白在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3组中均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失重组及恢复组中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c-fos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失重引起猕猴颈段及腰段脊髓一定程度的组织学损伤,终止负荷后有所恢复,对c-fos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调查分析孕妇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1371例2007—2015年在解放军306医院妇产科分娩,且在妊娠24~32周行一步法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初产单活胎孕妇的年龄及糖代谢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OGTT结果将孕妇分为非妊娠期糖尿病组( NGDM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 GDM组),评估怀孕年龄与OGTT血糖水平的关系及对GDM患病的影响。结果 GDM患者2577例,其发病率为12.1%。 GDM在~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及~45岁的发病率分别为0、5.1%、7.5%、13.5%、30.4%及68.5%。 GDM组孕妇年龄(33.28±5.36)岁显著高于NGDM组孕妇的(29.67±3.58)岁(P<0.01)。2007-2015年,GDM孕妇平均年龄由(32.57±5.52)岁增加至(34.57±4.95)岁。所有孕妇及NGDM组峰值年龄均在29岁,而GDM组峰值年龄在31岁。随妊娠年龄的增加, NGDM组和GDM 组孕妇 OGTT的0 min、60 min和120 min血糖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近年来GDM患病率较高,孕妇年龄逐年增高是重要原因,同时,GDM在30岁以下孕妇中有较高患病比例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猕猴肺组织结构和JNK/c-Jun和c-F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特殊装置上采用猕猴头低位-10°模型模拟微重力,15只猕猴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 A组)、模拟微重力组( B组)、模拟微重力后恢复组( C组)。 HE染色观察各组猕猴肺组织大体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JNK、c -Jun、c-Fos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HE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猕猴肺组织可见肺泡间隔不同程度的增宽,部分肺泡融合,肺间质内可见炎细胞浸润。 C组病理改变较B组稍减轻。 Western blotting 结果提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JNK、c-Fos和p-c-Fos及p-c-Jun表达增多。结论长期处于微重力状态可引起猕猴肺组织损伤,肺组织中JNK、c-Fos磷酸化和c-Jun磷酸化表达增加,微重力激活JNK/c-Jun和c-Fos信号通路调控其下游特定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肺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暴露于风洞噪声小鼠听觉电生理及耳蜗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为噪声性耳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三组小鼠分别暴露于风洞模拟噪声环境中,每天8小时,连续7天。B组于暴露噪声前30min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5mg/只,C组暴露噪声结束后30min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5mg/只。分别于实验前、接噪3天、接噪7天、脱噪恢复3天、脱噪恢复7天后测试各组小鼠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取耳蜗标本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三组小鼠在接噪3天、接噪7天的ABR阈值均比实验前增高,但组间无明显差异。三组小鼠在脱噪恢复3天、脱噪恢复7天ABR阈值均比接噪7天有恢复,但雌激素治疗组较其余两组恢复效果明显。扫描电镜显示单纯噪声组损伤最重,雌激素预防组损伤次之,雌激素治疗组损伤最轻。结论风洞噪声能造成小鼠听觉电生理及耳蜗形态学的改变;雌激素对小鼠风洞噪声性耳聋有保护作用;雌激素治疗组保护效果较雌激素预防组明显。  相似文献   
25.
老年男性的听力损失较老年女性明显加重,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比未使用者具有较好的听力,缺乏雌激素的特纳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长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潜伏期,并且较早出现老年性聋.以上都提示雌激素可能能够保护听力,这个观点也在鱼类、啮齿类等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6.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除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及保持全身的良好健康状态外,激光光凝依然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新的Pascal激光器展现了比原本激光器更强大的技术优势。用于治疗DME的激素类玻璃体植入缓释系统虽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处于临床验证阶段。难治性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可考虑光凝与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甚至玻璃体手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各种新疗法以及联合疗法已经体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依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任何一种疗法或联合疗法比单一的光凝治疗要好,尚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来证明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选择性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 2012年7月应用选择性单侧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8例(41个椎体)患者,依据术前MRI表现分为2组,A组20例在椎体骨折程度较重一侧穿侧,B组18例在骨折程度较轻一侧穿刺.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泄漏数据,对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分析.[结果]A组VAS评分术后(2.60±0.68)分;B组VAS评分术后(3.06±0.87)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病椎前缘术后(0.82±0.97) cm,B组病椎前缘术后(0.72±0.11) cm;A组病椎中间高度术后(0.76±0.99) cm,B组病椎中间高度椎术后(0.69±0.10) cm,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局部Cobb角术后(10.32±4.04)°,B组局部Cobb角术后(13.78±5.28)°;两组间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前缘和中间相对高度及Cobb角恢复效果方面,骨折程度相对较重一侧穿刺优于骨折程度较轻一侧,无论选择哪一侧穿刺均可明显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过敏性哮喘、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了解两种疾病患儿的免疫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过敏性哮喘及肺炎患儿各15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应用多色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CD3+)、T辅助/诱导细胞(CD4+)、T抑制/毒性细胞(CD8+)、自然杀伤细胞( CD16+ 56+)及B细胞(CD19+);应用细胞内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CD4+ IFN -y +Th1(简称Th1)、CD4+ IL -4+Th2(简称Th2)、CD4+IL- 17 +Th17(简称Th17).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儿Th2、Th17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CD3+、CD4+、CD8+、CD16+ 56+百分率明显则低于对照组及肺炎组,而CD19+及CD4+/CD8+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4+有明显降低.结论 过敏性哮喘与肺炎患儿存在着不同的免疫学改变,过敏性哮喘改变较肺炎更明显;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和Th17,对小儿过敏性哮喘与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肾小管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失重模型.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及尾吊3d组、尾吊5d组、尾吊7d组、尾吊2周组、尾吊4周组.分别于观察终点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留取血尿标本,分别检测肾功能和尿渗透压.剥离肾脏组织,分离肾皮质和髓质.电镜观察肾小管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抗利尿激素(ADH)的水平.结果 ①电镜下尾吊组大鼠肾脏均表现为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尾吊5d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最严重.②Western blot显示尾吊组AQP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尾吊5d组大鼠肾脏AQP2表达最明显(P<0.01).③尾吊5d组尿渗透压显著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ADH及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QP2蛋白表达量与尿渗透压呈正相关性(r =0.468,P=0.003).结论 模拟失重条件能引起大鼠肾小管AQP2表达上升,以尾吊5d组升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本院OVCFs患者行PKP手术治疗75例,根据入院顺序,单数行单侧PKP(38例),偶数行双侧PKP(37例),同时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随访2年;记录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得到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骨折时间,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术前、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责任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局部Cobb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骨水泥渗透率和临近椎体再骨折率高于单侧组。骨水泥渗透(8例),合并临近椎体再骨折6例。[结论](1)单侧PKP在治疗新鲜OVCFs疗效方面可以取得与双侧同样满意的疗效;(2)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射量少,骨水泥渗透率、临近椎体再骨折率低等优点;(3)骨水泥渗漏与临近椎体再骨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