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213-1216
[目的]探讨幼猪后路不对称性栓系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中弯型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后每4周进行脊柱X线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弯型特点,冠状面测量侧凸主弯Cobb角,记录顶椎位置,矢状面形态测量前凸及后凸Cobb角。[结果]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其余7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34.5°,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9.3°。所有幼猪的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类似于人类脊柱侧凸的特征。冠状面上,侧凸主弯的顶椎位置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移行至胸椎下段,矢状面上,由术后即刻的均匀的生理性后凸发展为胸椎前凸、胸腰段后凸的特征。[结论]幼猪中脊柱侧凸模型,在栓系过程中,会发生冠状面顶椎位置的改变和矢状面弯型的改变,在进行矫形技术的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髋、膝关节术后顺行性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误诊的原因,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造影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195例下肢深静脉造影图像,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及归类。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生误诊9例,误诊率为4.6%。3名观察者累计误诊18例次,其中假阳性占61.1%(11/18),假阴性占38.9%(7/18);中心型误诊占1.1%(2/18),周围型误诊占98.9%(16/18)。误诊原因中,技术因素占66.7%(12/18),观察者占因素33.3%(6/18)。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下肢深静脉造影误诊,通过规范造影流程、加强对静脉解剖及病变的认识可减少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误诊。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性的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55),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7).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治疗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 Hz,峰振幅0.3 g)治疗,对照组则行假治疗.采用二维(X线)及三维(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方法和生物力学测试对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2周治疗组新生的矿化骨痂在上维及三维定量分析中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4).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骨折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57.1%),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属性也优于埘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可刺激骨折部位骨痂的生成及矿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女性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腰椎椎旁肌退变程度、术后未恢复理想Roussouly分型对后路长节段脊柱矫形术后力学并发症(MC)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鼓楼医院接受长节段脊柱矫形的72例女性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矢状面是否恢复至理想的Roussouly分型进行分组, 即术后矢状面恢复至理想Roussouly分型的患者为R组(n=51), 未恢复则为N组(n=21)。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MC分为MC组(n=24)和NMC组(n=48)。R组中发生MC的为RM组(n=14), 未发生为RN组(n=37);N组中发生MC的为NM组(n=10), 未发生为NN组(n=11)。影像学评估包括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参数、各腰椎间盘平面的标准化椎旁肌横截面积(SCSA)和脂肪浸润率(FI%)。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DS患者术后发生MC的危险因素。结果 DS患者年龄(61.4±6.2)岁。DS患者MC的发生率为33.33%(24例)。R组中患者MC发生率为27.45%(14例), N组中患者MC发生率为47.62%(10例)。MC...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结合双氧水皮瓣修复在小腿中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小腿中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骨折复位固定及皮瓣修复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VSD治疗,观察组则施以VSD结合双氧水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指标(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移植皮瓣存活率及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微循环参数(管襻长度、白微栓率及管襻畸形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移植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71±2.49)、(18.42±3.34)d,均短于对照组[(15.46±2.82)、(21.36±3.75)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78±0.85)分,低于对照组[(2.69±1.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IL-1、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1、TNF-α及hs-CRP水平分别为(12.54±4.92)pg/L、(18.36±6.27)pg/L、(8.13±2.01)g/L,均低于对照组[(18.69±6.17)pg/L、(29.41±8.94)pg/L、(12.96±2.8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管襻长度有所上升,白微栓率及管襻畸形率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管襻长度为(175.42±22.57)μm,高于对照组[(162.34±21.72)μm],白微栓率及管襻畸形率分别为(1.57±0.21)%、(20.15±3.16)%,均低于对照组[(2.31±0.29)%、(25.86±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结合双氧水对骨折复位内固定及皮瓣修复术治疗的小腿中段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患者进行清创引流,疗效确切,有助于加快康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6.
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GM)或其代谢产物对骨骼发育的作用被称为肠-骨轴(Gut-bone axis)。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对肠-骨轴的作用机制和途径进行阐述,但由不同的动物模型或干预策略所得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干预策略是研究GM对骨骼发育影响的关键。该文对有关肠-骨轴研究的动物模型选择、干预策略、结果评估和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系统综述,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7.
前十字韧带重建后止点转归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比较前十字韧带重建后两种韧带止点(腱-骨愈合和骨-骨愈合)的转归。方法切除犬前十字韧带,游离髌腱中 1/3,远端带胫骨骨块,近端取髌前筋膜。重建前十字韧带时,将髌前筋膜置于股骨隧道,建立腱-骨愈合模型;将胫骨骨块置于胫骨隧道,建立骨-骨愈合的模型。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前十字韧带重建后这两种韧带止点在术后 1.5、 3、 6、 12个月时的组织学表现。结果正常前十字韧带止点具有四层移行结构,即韧带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和骨组织,在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两者之间可见规律的"潮线"。骨-骨愈合在一年时有类似韧带止点的移行结构,但四层结构分界不明显,没有"潮线"形成。腱-骨愈合在一年时可见分界清楚的韧带止点四层结构,"潮线"也比较规律。结论腱-骨愈合的转归成熟比骨-骨愈合快。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高铁环境对斑马鱼骨形成的影响,探讨铁过载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以受精后第2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FAC)(0、25、50、100、200μg/mL)干预斑马鱼,受精第6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并统计骨矿化面积。在200μg/mL FAC干预6 d基础上,停止添加FAC,加入100μmol/L去铁胺(DFO),第10天行茜素红染色,统计斑马鱼椎体个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FAC处理后,斑马鱼骨矿化面积成剂量依赖性降低,100及200μg/mL FA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DFO加入200μg/mL FAC干预组后,斑马鱼椎体个数较未加入DFO组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100μmol/L DFO组骨钙素(BGP)表达量较未加入DFO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铁环境抑制斑马鱼骨形成。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突变斑马鱼(铁过载动物模型)骨发育及骨量变化,初步了解铁过载状况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受精后36和48h的突变体(weh)和野生型(WT)斑马鱼进行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观察weh及WT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比较铁过载状况;对受精后第14天的weh和WT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比较骨形态差异;分别提取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的weh和WT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的基因表达,比较骨代谢差异。结果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后,与WT相比,weh在受精后36h未能着色,48h后轻微着色;对受精后第14天斑马鱼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并与WT比较结果显示,weh茜素红着色较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与WT相比,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weh骨钙素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 FPN1突变斑马鱼体内铁代谢异常,同时骨量减低,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50.
低分子肝素钙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量渗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1,男,79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天晚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七叶皂甙钠、奥美拉唑,并插管引流.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之后2 h内引流口流出总量达400 ml的血色液体.凝血试验示:PT 14.6 s,APTT 54.7 s,TT 13.7 s,纤维蛋白原3.2 g/L,抗凝血酶原Ⅲ 68.6 s.血常规示:Hb 76 g/L,PLT 188×109/L.立即肌内注射血凝酶1 000 U,6 h后再注射1 000 U,并输新鲜血浆800 ml,红细胞悬液5 U.术后第3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次日复查凝血试验依然正常,伤口未再出现渗血.例2,74岁女性患者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患者渗血较多,凝血试验示:APTT 58.7 s.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 mg静脉注射,血凝酶1 000 U肌内注射.术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未出现明显渗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