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通过制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来提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结合率,将脂肪干细胞种植于该支架材料上后直接种植于体内,可避免体外诱导过程,缩短组织工程构建的时间.目的:探索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索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与脂肪干细胞复合修复兔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软骨组织工程体外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于2007-09/2008-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材料: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扩增培养至第3代,达到一定数量后接种于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得到细胞支架复合物.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膝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组),其中15只另一侧植入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单纯支架组),余15只另一侧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于12周取材,从大体和组织学方面观察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缺损区大部分被修复,缺损区被软骨组织充填,组织学检查提示形成典型的透明样软骨结构.而单纯支架组多不完全充填,其本为纤维组织状物覆盖,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软骨修复.空白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结论: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与脂肪干细胞复合能较好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TGFβ1、BMP-2、b FGF、IGF、BMP-7、ASA、Dex七种因素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透明软骨分化中起的作用。方法:酶消化法、有限稀释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分化。正交实验中纳入TGFβ1、BMP-2、b FGF、IGF、BMP-7、As A、Dex七种因素。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设计L8(27)正交实验及表头,定义2水平条件。结果: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后分别进行油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染色结果均呈现为阳性。正交实验中直观观察、主体间方差分析显示TGFβ1作用最强。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成功诱导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TGFβ1是七种因素中作用最明显的一种。  相似文献   
4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917-19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因"摔跤致右大腿近端疼痛,活动受限7 h"入院。患者于2015年5月18日不慎摔跤致右大腿近端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伴右大腿近端局部畸形。遂被送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行双侧股骨X线片检查示:(1)右侧股骨近端骨折;(2)双侧股骨中上段骨质结构异常,骨纤维结构不良?予以石膏绷带固定右下肢,建议就诊上级医院。患者为求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遂来本院就诊,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关节镜微创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患者总体满意度和手术优良率情况,以及探究影响术后满意度的因素。方法:搜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出院3个月以上),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臀肌筋膜松解术的患者资料,通过回访,邀请其填写调查问卷。并对收集到的92例问卷结果进行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从而得到患者术后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关节镜微创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6.74%(89/92),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2.39%(85/92)。影响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包括患者精神健康状况(Z=?2.079,P=0.038)、患者受教育程度(B=1.094,P=0.045),术后功能锻炼(B=2.679,P=0.009),术后症状缓解程度(B=3.568,P<0.001),医护态度(B=2.862,P=0.015),住院感受(B=2.904,P=0.016)。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KMO=0.797,P<0.01)可知第一主成分主要与术后功能锻炼(0.855)、术后症状缓解程度(0.807)、住院感受(0.798)较为密切;第二主成分主要与患者受教育程度(0.990)较为密切。结论:关节镜微创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疗效值得肯定,患者术后满意度与受教育程度、精神健康状况、症状缓解程度、术后功能锻炼、住院感受和医护态度等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另外,相比于其他因素,术后功能锻炼和症状缓解程度对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影响最大,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越好,症状缓解的越彻底,则患者的术后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4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72-1374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旁小切口Quadrant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行患侧关节突切除,减压后椎体间融合,常规固定系统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时间,患者VAS、ODI和术前相比获得较好的改善(P0.05),影像学数据显示骨性融合率为84.4%。[结论]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损伤小、手术费用低,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6.
背景:基因活化材料是新型的专为组织工程设计的转基因材料.目前基因活化材料技术在骨科主要用于骨折不愈合、软骨以及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目的:分析目前基因活化材料在骨科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Gene-Activated-Matrix,GAM"英文检索词及"基因活化材料,组织工程,骨与软骨损伤修复,肌腱韧带损伤修复"中文检索词,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9-01/2010-09相关文献128篇.纳入与骨组织工程及基因活化材料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及临床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保留其中的26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基因活化材料技术在骨科主要用于骨折、软骨以及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可利用基因活化材料修复关节软骨损伤,通过转基因的靶细胞持续大量分泌生长因子来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目前,基因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基因表达的可控性、以及寻找合适的基因载体.同时,基因活化材料治疗为韧带和肌腱损伤愈合也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基因活化材料治疗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伤口的效果及护理。方法于2010年8月收治1例因车祸致双下肢多发性骨折伴左足大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局部坏死组织行保守性锐器清创和交互式清创,经过20d负压治疗后伤口潜行基本闭合,在联合腰麻下行左股骨髂骨植骨术和左侧腓肠神经血管肌皮瓣移植术。结果负压治疗后伤口上皮化选择肌皮瓣移植,肌皮瓣成活,患肢明显消肿。伤口完全愈合,愈合时间74d。随访6个月,伤口无复发;肌皮瓣弹性、色泽良好,修复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将负压伤口治疗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伤口的术前准备,能抑制细菌繁殖,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骶骨肿瘤切除术的37例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或遗有轻微疼痛。有2例出现了排尿困难;1例出现大小便均困难,经过神经营养治疗后均得到改善;3例因皮瓣坏死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例出现下肢麻木;2例脊索瘤患者中1例于术后2年复发、1例于3年后复发;1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于1年后复发。结论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彻底的胃肠道准备和会阴括约肌的收缩与扩张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变化、做好体位和疼痛的护理、加强肢体康复锻炼指导、预防并发症等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9.
目的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以保肢治疗为主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法,文中探讨此手术的护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安全边界切除,术前做好介入护理和皮肤准备,施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有序的功能锻炼指导。并对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定期随访。结果 62例患者随访6~103个月,4例出现肿瘤复发,3例出现并发症。膝关节屈曲90~98°,伸直达180°,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the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保肢者进行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进行人工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是外科治疗的主流,良好的护理和仔细的观察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实验测量快速成型颈椎模型的精度,并探讨其用于手术置钉导向的可行性。方法:福尔马林固定颈椎标本8具,椎板、棘突打孔后CT扫描,其DICOM格式数据通过Mimics软件转换成STL格式后用不同机型、材料、方法快速成型制作两组模型(模型组1和模型组2)。测量模型相应孔心距离,与标本孔心距离对照、统计误差,获得快速成型颈椎模型精度,并分析其误差来源。其中模型组2于C3~C7椎板孔中插入克氏针,石膏堆积在克氏针周围的椎板上制作模块,拔除克氏针,以带孔的模块腹侧面为吻合面,将模块吻合面贴附标本和模型组1相应椎板上,检查模块与椎板帖服的密合情况,并用克氏针插孔验证模块开孔与标本和模型组1相应开孔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于颈椎患者7例,将其CT数据快速成型制作模型及模块,于术中模块导向下行椎弓根置钉,术后CT验证置钉准确率。结果:标本、模型组1、模型组2三个组间的孔心距离无显著差异,模型组1与模型组2的精度误差均小于0.3mm,两组模型间三维误差无显著性差异;模块与模型组2、模型组1和标本吻合性好,孔向准确。模型、模块导向下颈椎置钉24枚,均位于椎弓根内,置钉准确率100%。结论:快速成型模型具有高精度仿真效果,可用于佐助颈椎手术置钉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