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81.
目的 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作用的时效特点.方法 68例患者均在降糖药基础上,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电针组33例,穴位注射组35例(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40 d、60 d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积分、神经病变积分、总体疗效评定.结果 2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症状积分均呈不断下降趋势;电针起效较快,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平台期”现象,穴位注射法起效迟于电针,但效应维持较持久.治疗20d时电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穴位注射组(P<0.05),至60 d时穴位注射组疗效超过电针组(P<0.05).穴位注射降低麻木症状积分的效果优于电针(P<0.05),电针改善疼痛积分的疗效较优(P<0.05).2种方法在神经病变积分改善方面差异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与穴位注射疗法在改善本病患者的全身症状、神经病变体征等方面,既有共同的时效规律,同时亦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疗效特点.  相似文献   
282.
糖皮质激素对脑内炎症反应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云  庄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10):2030-2034
过去的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促进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细胞的凋亡等,故在临床上作为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83.
针刺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们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应用补肾健骨法,开展了针刺对绝经期妇女骨0密度的研究,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4.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85.
本文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周仲瑛学术思想及临症研究的一部分。论文从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组方用药三方面,介绍周老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经验,旨在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弘扬光大中医。  相似文献   
286.
叶康  王中林 《吉林中医药》2010,30(2):114-115
干眼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的不稳定和眼结膜、角膜表层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症状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等。干眼症属中医"燥症"范畴。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用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之品内服,结合针刺、穴位按摩、中药喷雾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