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3篇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儿童常用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用的中成药,即馥感啉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小儿双清颗粒.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继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椎体再骨折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7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T值、住院时间、手术穿刺路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Cobb角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与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共29例患者PVP术后发生继发椎体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16.3%(29/178)。再骨折患者与无再骨折患者在年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Cobb角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上述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入量≥4 mL、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10%及术后支具佩戴时间<2个月是术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与...  相似文献   
65.
PML蛋白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内PML基因和RARα基因发生融合,该融合基因所表达的PML-RARα融合蛋白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氧化二砷作为临床治疗APL的一线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的PML部分,诱导相关蛋白多聚化,并招募多种功能蛋白,促进PML核小体重构,使PML-RARα蛋白发生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化和泛素化,最终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达到治疗APL的目的。PML蛋白发生点突变会导致APL复发及三氧化二砷耐药。本文阐述了PM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APL发病的机制、PML蛋白参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分子机制以及PML蛋白发生突变导致APL患者发生三氧化二砷耐药的现象,以期为目前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针对耐药患者有效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6.
背景:兔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多系统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生物治疗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目的: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骨髓,分别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差速贴壁原理对细胞进行纯化扩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生长规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短,增殖快,经过细胞传代后能够获得进一步纯化的细胞,杂质细胞减少。原代细胞形态即呈现三角形、长梭形、纺锤形的贴壁细胞特征。第 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极性漩涡状生长,形态单一均匀,不具有表达造血前体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4和白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的表面标记物功能,但是具有能够表达出整合素家族的成员 CD29 及黏附分子CD44的特点。说明经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流式细胞分析鉴定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研究方法检测分析加味逍遥丸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加味逍遥丸供试品溶液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正十八烷为内标物进行参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将提取时间9 h、固液比1∶15、浸泡时间10 h时是水蒸馏法提取加味逍遥丸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进一步分析加味逍遥丸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图及具体化学成分,GC-MS色谱质谱研究方法色谱条件:选择直径为0. 25μm的Rxi-5ms的色谱柱(规格:30m×0. 25 mm),柱流量为1 m L/min;以氦气(He)为载气,采用30∶1的分流比;进样量:0. 5μL,以260℃为进样口温度,升温程序:首先保持初始柱温60℃3 min,随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75℃,再下降10倍升温速率以1℃/min缓慢升温至195℃,最后增加5倍升温速率以5℃/min升温至240℃,维持15 min后再缓慢升至250℃的接口温度;溶剂延迟时间为3 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轰击能量设置为70 e V,离子源温度设置为200℃;以0. 7KV为检测电压;采用全谱扫描,其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550 amu。结果:气相色谱-质谱研究方法严谨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均良好。加味逍遥丸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中以正十八烷(S)为内标物,检测到53中挥发性成分。将总离子流色谱图中所检测出的色谱峰与NIST标准质谱数据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参照比较,分析53个挥发性成分的具体化学成分信息,其中芳香族类和萜烯类挥发性成分均有11种,萜醇类挥发性成分有8中种,醛类挥发性成分有6种。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研究加味逍遥丸中挥发性物质,分析其具体化学成分,为加味逍遥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牙周膜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转染PTEN小干扰RNA、小干扰RNA阴性对照,H2O2处理,Western blot检测PTEN表达水平。结果:人牙周膜细胞转染PTEN小干扰RNA后的细胞中PTEN表达受到抑制。结论:干扰PTEN表达能够拮抗 H2O2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凋亡及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Achilles tendon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e of the ankle. More and more factors result in an incresing incidence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OBJECTIVE: To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lated factors promoting tendon healing, thus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y. METHODS: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and CNKI databases using the keywords of “Achilles tendon injury, un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urrent studies addressing tendon repair, anti-adhesion of tendon and promoting tendon healing mainly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suture methods and the repair and replacement of tendon sheath.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raditional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suture method, and immobilization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rect treatments with new ideas emerging endlessly.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 and suture method depends on individual physical conditions, age and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Repair effect of fixation with short leg plaster cast at plantar flexion position is superior to long legs. Stress stimuli both promote the healing of the Achilles tendon, and reduce tendon adhesion and anchylosis. However, how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endon healing and tendon strength after stress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