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50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目前对后处理保护机制的研究还较孤立,缺乏上下游调节机制的联系.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后处理在整体实验下的抗凋亡效应,以及这种心肌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5在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均分至以下4组: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4 h.②后处理组:在再灌注前,给予10s再灌、10s缺血,连续3个循环.③PI3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min经颈静脉注射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余同③组.④MAPK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 min经颈静脉注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KK)抑制剂PD 98059(0.3 mg/kg),余同②组.再灌注结束后取左室缺血区,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凋亡指标Bax,Bcl-2,Caspase-3表达量变化及RISK通路中Akt,P-ERK 1/2及eNOS表达量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心肌凋亡显著减轻,Akt、P-ERK 1/2及eNOS含量显著升高;PI3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Akt、eNOS含量降低;MAPK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ERK 1/2含量降低.结论: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存在明显的抗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与RIS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2.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是一种转录因子,缺氧环境下对哺乳动物细胞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的放疗和化疗感受性的作用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材料: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来自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由日本高知大学医学部口腔外科建株)。方法:本实验于2004-09/2006-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完成。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采用含小牛血清,左旋谷酰胺,青霉素,链霉素的改良DMEM培养液中培养。①从未处理和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后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中提取细胞核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定量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表达。②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将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单细胞悬液以1×104/孔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顺铂或5-氟尿嘧啶,或用30Gyγ射线处理细胞,培养48h后,采用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③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凋亡分析: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用30Gyγ射线,100μmol/L顺铂或100μmol/L5-氟脲嘧啶处理24h后,用Propidi-umiodide和AnnexinV-FITC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数(仅分析γ射线,顺铂处理组)。④质粒构建和转染:将人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克隆至pcDNA3.1/V5-HisTOPO表达载体。用脂质转染法将缺氧诱导因子1αcDNA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有义序列为5’CUGAUGACCAGCAACUUGAtt3’)暂时转染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设立空白对照,同时给予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观察,以及细胞凋亡分析(仅分析顺铂处理组),方法同前。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增殖抑制及细胞凋亡情况。③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或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的转染细胞的蛋白水平检测。④转染细胞和对照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结果:①不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间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2.2,4.3和4.0。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细胞总蛋白和细胞核蛋白的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中较弱,而在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中较强。②不同干预条件下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细胞增殖抑制及被诱导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分别下降至(39.5±3.2)%,(39.2±1.2)%和(47.9±3.6)%,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细胞数分别下降至(53.9±6.6)%,(54.3±1.4)%,(54.8+3.8)%。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4.1±3.8)%,(76.5±9.1)%,(69.6±7.7)%,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数分别下降至(71.4±7.4)%,(84.4±8.8)%,(82.0±4.5)%。顺铂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50.9±1.3)%,(67.3±2.2)%,(12.2±0.8)%和(38.6±0.9)%。γ射线处理后,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4,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和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6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1.2±1.1)%,(14.6±0.9)%,(9.7±1.0)%和(10.4±0.8)%。③不同干预条件下转染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情况:经γ射线,顺铂及5-氟脲嘧啶处理后,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载体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数高于对照组(t=-4.693,-8.617,-6.721,P<0.01);转染了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细胞(t=5.800,5.595,4.253,P<0.05~0.01)。用顺铂处理24h后,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2细胞凋亡数为(34.0±1.9)%,低于空白对照[(49.6±3.4)%,t=6.937,P<0.01]。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siRNA的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5细胞凋亡数为(27.7±2.3)%。高于空白对照[(11.4±2.1)%,t=-8.941,P<0.01]。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口腔鳞癌细胞对放、化疗感受性之间有负相关性。抑制癌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能增强癌细胞对放疗、化疗的感受性。  相似文献   
83.
护理本科生教学查房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级护理人才,对在内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从病史采集、汇报病历、讨论分析、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查房训练,使临床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查房可以帮助护理本科生将在学校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培养了护理本科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肝硬化严重程度与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49例肝硬化患者,记录其临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血糖水平越高,空腹胰岛素水平越高,而胰岛素抵抗越明显。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相似文献   
85.
日本S医院与中国C医院护理管理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护理管理 ,引用日本护理协会护理职能委员会的解释为“临床护理管理是为了向患者和 /或家属提供护理照顾、治疗的援助及安全、舒适 ,护理职员所进行工作的过程。护理管理者的职能是为给患者和 /或家属提供最好的护理 ,进行计划、组织、指示、调整、控制”。[1]世界各国对护理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 ,其护理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不同 ,使实际的管理方法不同。因此 ,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学习 ,能探讨更好的管理方法 ,以提高各自的护理质量。1 背景与方法1.1 背景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  相似文献   
86.
新型敷料用于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新型敷料是根据湿润伤口愈合的观念研制的一类敷料 ,主要包括透明膜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藻酸盐类敷料和海绵类敷料等。湿润伤口愈合是科学家们经过三四十年研究与实践形成的理论 ,即 :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快速生长 ,伤口在湿润的情况下愈合速度加快。[1] 近一年来 ,我院门诊换药室应用新型敷料对 11例下肢慢性溃疡病人进行护理 ,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年龄 2 6~ 6 0岁 ,平均 4 5 .5岁。受伤原因 :外伤 7例 ,烧伤 2例 ,疖肿感染 1例 ,…  相似文献   
87.
北京市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室间变异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常规检测项目的室间变异,比较不同质评材料对室间质量评价的影响及不同分析方法间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被调查的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生化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完成调查样本(5份混合人血清及2份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由调查人员当场取回。结果同批质控品用于现场调查及日常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统计结果显示:除肌酸激酶(CK)两者变异系数(CV)接近外,其他所有调查项目,前者的均大于后者;不同检测系统检测人血清与质控品各调查项目的统计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P)项目,人血清的CV小于质控品的CV;其他项目的CV均接近;方法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同一项目同方法相近浓度水平质控品的CV无明显大于人血清的CV。同一项目不同方法组均值比较,多数项目组均相近,肌酐低浓度时,Jaffe’s动力学法与酶法组均有差异;血糖项目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氧电极法)、尿素项目的二乙酰一肟法较其他方法组组均偏低。结论现场调查的结果更能反映临床实验室间的结果变异。两种质评材料比较,调查质控品ALP的测定有较人血清明显的基质效应;而对于其他项目,未见有明显于人血清的基质效应;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异,EQA应视方法不同分组评价;为了保证基于统计学评价结果的意义以及更多的实验室结果能够互认,分析方法的相对集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8.
背景:支架扩张不充分以及与操作相关的异常病变形态是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能否获得更大的支架内管腔面积,能否发现更多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行。对象:选择50例患者的52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支架置入的病变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为自体冠状动脉非弥漫性病变,血管直径≥2.5mm,严重的左主干病变除外。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后分别用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置入的终点。主要观察指标:分析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对支架置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血管造影(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P〈0.001),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P=0.044)。②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血管造影达96.2%,而血管内超声只有37.7%。③血管内超声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P〈0.001)。④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血管造影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血管内超声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例(44.2%)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⑤支架置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血管内超声能更好地指导支架选择,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也能更精确地发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肝静脉血流(HVF)与中心静脉压(CVP)相关性。方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24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患者,144个时间点与心导管CVP同步检测HVF频谱。结果CVP〈10mmHg(1mmHg=0.133kPa,下同)HVF频谱正向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血流速度(V)和速度时间积分(VTI)大于负向收缩末v波和心房收缩a波。CVP≥10mmHg,S波减低,a波增大,V(S+D/(v+a)〈2,VS+a、Va和Vv与CVP呈显著相关(P=0.000)。VS+a〈2cm/s,敏感性95.2%,特异性60%。结论术中TEE检测HVF可监测CVP,HVF与CVP有很好的相关性,是评估危重患者CV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致死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五大负担的疾病。因此许多学者纷纷通过COPD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COPD发病的遗传背景、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并由此进行防治药物的探索与筛选。本文就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和其他理化因素等诱导的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