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2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为加强围产期治疗与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易并发妊高征、心衰、胎膜早破、死胎等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尤其是重度病例早产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有一例重度患者发生甲亢危象。结论应重视妊娠期甲亢患者的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重度甲亢患者应加强围产期监护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2.
目前,全球范围内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为最常见的三大妇科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生活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早期发现困难、早期诊断困难、术后高复发率。通过DNA倍体分析,利于全面了解细胞生物学行为,从而有助于妇科肿瘤的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雌二醇(E2)、孕酮(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的变化及其在早产发病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妊娠组孕妇60例,先兆早产组孕妇63例(早产组21例,继续妊娠组42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E2、P,放射免疫法测定CRH水平。结果1)妊娠晚期正常孕妇血中的CRH质量浓度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而血E2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P质量浓度31~32周达到高峰,之后明显下降。2)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各孕周组间血CRH、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妊娠29~30周和31~32周2个孕周组间血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3~34周和35~36周2孕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3)早产组CRH、E2显著高于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P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RH可能是分娩发动的重要因素。2)CRH在早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RH的异常升高可能决定了分娩时间的提前。监测孕妇血CRH的变化有望成为预测早产的可靠指标。3)与E2相比,P在早产发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组(服天紫红女金胶囊)、西药组(西医性激素替代疗法)、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各40例,疗程3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均P〈0.05),不良反应以中药组最少(均P〈0.05)。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在生殖生理功能中的主动运动.方法将99mTc标记的卵子大小的人血浆白蛋白颗粒显像剂无压注入80例临床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宫腔,观察输卵管主动运动功能,以鉴别输卵管主动运动功能梗阻或机械性梗阻.结果80例160根输卵管主动运动功能正常者27根(16.9%),明显不畅者83根(51.9%),梗阻者50根(31.3%).对具有随访条件的36例72根输卵管进行了检查后的情况词查,有17例34根(47.2%)输卵管已妊娠,其中运动功能显像正常者21根(61.8%),异常者13根(38.2%).对34根输卵管均在该检查后同时进行加压通液实验,以除外机械性梗阻,其中证实机械性通畅正常者30根(88.2%),异常者4根(11.8%).结论核素输卵管功能显像对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的运动功能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盆腔包裹性积液的误诊及手术失误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1例巨大盆腔包裹性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示右附件区可见26.5 cm×24.0 cm×9.1 cm大小囊肿,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巨大薄壁囊肿样结构,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右侧卵巢覆于囊壁上,左侧附件未触及,囊壁下方管腔样结构疑似输卵管,行部分囊肿壁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因术后1年未孕,起诉至法院。法院审理最终认定:医院未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即直接采取部分切除右侧输卵管,存在过错,判定我院赔偿患者误工费、医疗费等共计9万余元。结论盆腔包裹性积液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不典型时极易误诊,提示术中应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妊娠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严重地威胁了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是造成产妇及胎儿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近4年来我院产科收治的22例心功能Ⅳ级高危产妇,为控制心衰,治疗过程中均应用了血管扩张药物乌拉地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了解宫颈疾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探讨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为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0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2.0%的患者对宫颈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不知道,75.3%对防癌涂片检查认识不清,64.0%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不清楚,患者对宫颈疾病相关知识有强烈的需求。结论:妇女认知水平必然影响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效果,应加强宫颈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于北京妇产医院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89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及术后情况,根据月经状况、有无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分组,分析比较一般情况、息肉的大小(〈1cm、1~2cm、〉2cm)、个数(单发、多发)、部位(宫底、宫角、前壁、后壁、侧壁)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结果①育龄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4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进行分组,育龄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32.0%、58.6%和69.2%,绝经期依次为42.1%、43.7%和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息肉患者和多发息肉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在绝经期分别为49.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在育龄期患者的缓解率(69.8%,322/461)与绝经期(94.5%,69/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育龄期和绝经期患者中,异常子宫出血的术后缓解率在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息肉的大小和息肉的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育龄期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率较绝经期高,息肉越大,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对于单发息肉,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脂质代谢异常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档、定期产检并分娩146例,其中自发性早产50例、医源性早产47例及足月产49例。分别收集基本临床资料、胎盘组织、母体外周血及脐带血。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胎盘组织中脂质含量,用酶标法检测血液中的脂质水平;血脂水平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与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性早产组胎盘组织中脂质含量明显低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而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发性早产组母体外周血中脂质含量明显低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脐带血中除甘油三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自发性早产组母体脐带血中脂质含量明显高于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P<0.05),而医源性早产及足月产组之间无论是外周血还是脐带血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患者母胎之间胆固醇的代谢存在紊乱现象,母胎间脂代谢异常可能是早产发生的一个诱发因素,在早产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