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宫颈癌也相应增加,有报道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高峰为35~39岁和60~64岁。作为目前唯一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恶性肿瘤,患宫颈癌的老年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在绝经期与未绝经期妇女中,宫颈癌的表现及特点不尽相同。本研究对在妇科门诊确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共13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2.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出血病因,寻求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7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下诊刮并将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70例患者平均年龄59.9岁,绝经时间为1~34年,病理为单纯性增生占40%,炎症占18.6%,混合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腺癌各占2.9%.病理为正常腺体、炎症和单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4mm或>4mm,而混合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腺癌的子宫内膜厚度均>4mm.结论 子宫内膜癌并不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但当绝经后出血妇女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应提高警惕,并行诊刮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43.
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绝经后发生率更高.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竭引起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和血管功能的变化所引起[1].CVD和绝经后激素疗法(HT)的关系已经通过大量的不同设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这些研究的结论是HT降低CVD的风险.然而,一项以CVD为终点指标的大型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HT在总体上并没有带来与CVD相关的益处[2].HT是否能作为CVD的预防措施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4.
盆腔脓肿     
盆腔炎症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急性盆腔炎发病率的上升, 盆腔炎在妇科急腹症中居首位.在美国,它波及150万妇女,每年大约耗费106万美金.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与性传播关系密切,患病高危因素为原有盆腔炎史、性交年龄早、多个性伴、酗酒等.此外,城市青少年,性伴年长者(可能存在更多的传染源)也是高危人群.严重的后遗症包括不孕和异位妊娠以及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345.
分娩镇痛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分娩镇痛是指消除或缓解分娩时“产痛”的措施。自古以来已有许多分娩镇痛的方法 ,归纳现今所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即非药物分娩镇痛法和药物分娩镇痛法。利用产前心理精神治疗、暗示、针刺、水针经充电刺激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者属非药物镇痛法 ;利用麻醉性镇痛药、麻醉药或神经阻滞等进行分娩镇痛者 ,属药物镇痛法。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绝对安全、满意、简单能普及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因为产科用药有其特殊的要求 ,加之分娩过程是一较复杂的生理过程。近年来随着产科医疗质量的提高 ,开展优质服务 ,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了Doula…  相似文献   
346.
分娩镇痛是指用药物或精神疗法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其中以硬膜外麻醉最为常见。分娩疼痛和镇痛的程度一直是临产产妇及其家庭最关心的问题,分娩剧痛不再是一项难逃的浩劫,美国每年有400万女性和她们的家庭可选择分娩镇痛,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正被日益普及,但在临床应用中,公众对分娩疼痛镇痛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不是很确信。在欧美国家,无痛分娩普及率为60%~80%,而中国的分娩镇痛率不足1%[1]。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47.
宫颈糜烂与生殖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宫颈糜烂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生育年龄的 10 0例宫颈糜烂患者及 10 0例无宫颈糜烂妇女行常规妇科检查及生殖道感染病原检测。结果 宫颈糜烂以 2 5~ 3 0岁发病率最高 (70 % ) ,随年龄增加 ,糜烂发病率逐渐下降。中、重度糜烂以 3 1~ 3 5岁发生率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P <0 . 0 5 )。中、重度糜烂患者颗粒型糜烂比例 (60. 8%、 66. 6% )明显高于轻度糜烂者 (2 1 .2 % ) ,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 0 1)。 13 %宫颈糜烂患者白带黄色。经检测 ,在宫颈糜烂组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以念珠菌感染最高 (18% ) ,其他依次为 :细菌性阴道病 (BV) (10 % )、滴虫 (6% )、衣原体 (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 )、淋球菌 (1% ) ,放线菌为 0。无宫颈糜烂组发病率依次为 :念珠菌 (19% )、BV (11% )、滴虫 (7% )、衣原体 (2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放线菌为 0。感染率不随宫颈糜烂程度加重而增高。所有检测项目两组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结论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常见病 ,是否主要由生殖道感染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8.
目的 检测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hnRNP E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80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nRNP E1蛋白的表达。根据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5)和未复发组(n=65),分析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影响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复发组宫颈癌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0.05);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脉管浸润、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表达与HPV18阳性Ⅰ、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有脉管浸润、有宫旁浸润、hnRNP E1蛋白阴性表...  相似文献   
34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