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BMI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测定踝肱指数(ABI)并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同时测量脊柱(L1~4)和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以ABI大小分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结果 PAD组的Neck的骨密度值为(0.5999±0.1175)g/cm2,低于非PAD组(0.6909±0.1242)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D组内,轻、重症两组间Neck骨密度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AD组与非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脊柱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AD组患者较非PAD组收缩压水平升高(P<0.01)。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髋部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二者常同时存在,并可能相互影响,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826例无已知甲状腺疾病且未接受相关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甲状腺功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结果826例患者中合并SCH患者46例(5.56%,46/826),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780例(94.44%,780/826),合并SCH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及体质量指数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69.6%(32/46)比49.7%(388/780)、(26.7±4.0)kg/m2比(25.1±3.8)k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SCH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保存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保存情况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医科大学3所附属医院105例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75.24%的糖尿病患者未更换胰岛素笔笔体,93.33%的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针头。患者关于温度对胰岛素笔笔芯影响的知识掌握较差。结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笔保存的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保存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4.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后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卢玉  王立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367-369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FFA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T2DM合并MS组较对照组FFA明显升高[(0.60±0.26)mmol/Lvs(0.45±0.22)mmol/L,P<0.01],较T2DM不合并MS组FFA也升高[(0.60±0.26)mmol/Lvs(0.51±0.22)mmol/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浆FFA水平。结论:T2DM合并MS人群空腹循环FFA水平明显升高,FFA水平受TG、BMI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BMI对HbA1c及糖化白蛋白(GA)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平谷区代谢性疾病研究中3895名26~76岁常住居民数据。按FPG、2 hPG分层比较BMI各四分位数分组的HbA1c、GA水平;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HbA1c、GA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整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后,在4.0≤FPG<6.0 mmol/L(P<0.001)、6.0≤FPG<7.0 mmol/L(P=0.003)、7.0≤FPG<8.0 mmol/L(P=0.030)及所有2 hPG(P<0.001)分层中,HbA1c随BMI四分位数升高呈递增趋势;在4.0≤FPG<6.0 mmol/L(P<0.001)、6.0≤FPG<7.0 mmol/L(P=0.032)、FPG≥8.0 mmol/L(P<0.001)、2.0≤2 hPG<6.0 mmol/L(P<0.001)、6.0≤2 hPG<8.0 mmol/L(P<0.001)和8.0≤2 hPG<10.0 mmol/L(P<0.001)时,GA随BMI四分位数升高呈递减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HbA1c、GA的影响因素(β=0.018、-0.094,R2=0.723、0.696,P<0.01)。结论在普通人群中,调整血糖因素后,当FPG<8.0 mmol/L时,HbA1c随BMI升高而增加,当2 hPG<10.0mmol/L时,GA随BMI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化学位移MRI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脂肪含量及分布特点,并探讨胰腺与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征集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采用化学位移双回波MRI技术分别测量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及肝脏的脂肪含量,比较胰腺头部、体部、尾部的脂肪含量差异,分析胰腺脂肪含量与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胰腺头部、体部、尾部的脂肪分数分别为5.59%±4.70%、4.80%±3.75%、4.88%±3.86%,三个区域的脂肪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F=1.761,P0.05)。胰腺的平均脂肪分数为5.15%±3.75%,肝脏为9.88%±3.19%,胰腺的脂肪含量与肝脏的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r=0.053,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头、体、尾部的脂肪含量较为一致,胰腺的脂肪含量与肝脏的脂肪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CT值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或胸部平扫CT检查并在3个月内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患儿资料。按照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正常组、降低组和升高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甲状腺CT值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共纳入115例患儿,其中血清TSH水平正常组67例,降低组33例和升高组15例。血清TSH水平降低组和升高组甲状腺CT值分别为(93.98±21.09)HU和(96.53±14.45)HU,低于正常组的(107.37±16.13)HU(F=7.34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甲状腺CT密度cut-off值为86.75 HU时,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45.8%。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甲状腺CT值下降,甲状腺CT值(cut-off值为86.75 HU)可作为儿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8.
丙基硫氧嘧啶致药物热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丙基硫氧嘧啶致药物热1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尹洁付国荣患者,女性,31岁。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于1994年9月1日住院。患者入院前半年因多食、善肌、怕热、多汗、大便频繁、易激动、颈粗、眼胀,于本院诊为“甲亢”,曾间断服他巴唑治疗...  相似文献   
49.
于恒池  洪旭  尹洁  郝雅斌 《广西医学》2014,(12):1763-17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146例(A组),未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组340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B组,糖尿病病程长于B组,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男性比例、白蛋白尿患者比例及血肌酐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男性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男性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年制临床医学学生的甲状腺疾病见习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实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BL组教学效果尤其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病例分析的成绩显著优传统教学方法组。PBL组教学组学生在查询资料、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培养方面也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结论 PBL教学法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见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