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抽液与医用胶注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个肾囊肿,在CT定位及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抽净囊液后注入医用胶。结果38个肾囊肿中34例囊肿消失(89.5%),3例明显缩小,总有效率97.4%。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抽液后注射医用胶,完全能达到控制囊肿的疗效,且不出现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素乳膏中尿素的含量。方法:以对一二甲氨基苯甲醛为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2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尿素含量在15—12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n=9),RSD为0.7%,重复性试验RSD为0.3%(n=6)。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与非弱视患者空间扭曲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8)分为非弱视组和弱视组,非弱视组患者21例,弱视组患者29例。采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视感知觉检查评估系统检测患者空间扭曲情况,检测时视标“○”沿着3个直径分别为3.6°、4.4°和5.2°的同心圆随机闪现,受试者将“+”套入“○”后点击鼠标,将结果记录为空间扭曲距离(SDD)和空间扭曲角度 (SDA),两者计量单位分别为像素和度(°),箭头的头尾距离为SDD,与水平线夹角为SDA,在小、中、大三个同心圆分别记录为SDDs、SDDm、SDDl和SDAs、SDAm、SDAl。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弱视组患者双眼SDD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Dm外(P=0.20),SDDs和SDD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双眼SDA较非弱视组明显增大,除SDAm外(P=0.25),SDAs和SDA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空间扭曲更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非弱视患者具有明显空间扭曲,而部分弱视患者无明显空间扭曲的现象。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较非弱视患者具有更明显空间扭曲,其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10年英国医师Noon(1877~1913)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到英国伦敦St.Mary医院,第2年就完成了一项历史性工作。1911年6月11日他在《柳叶刀》上撰文介绍采用皮下注射逐渐增加剂量的禾本科梯牧草(Timothy)花粉浸出液的方式,治疗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炎型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及对应病理基础,探讨其形成及播散的机制。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影像初筛表现为磨玻璃渗出、片状不规则实变等影像学符合肺 炎,通过病理最终确诊为肺黏液腺癌的 19例患者,并整理出对应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症 状,1例无明显症状,1例表现为咳嗽。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分布实变(100%)、磨玻璃渗出(78.9%)、空洞(15.8%)、支气管充气征 (26.3%),52.6%双侧肺部受累,15.8%左肺下叶受累,15.8%右肺下叶受累。73.7%的患者经过评估后给予药物化疗,3例行肺 叶切除,1例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肺炎型黏液腺癌可累及多叶多段肺叶,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磨玻璃渗出、实变 从病理上判断为肺泡腔内黏液填充及部分肿瘤细胞的播散。同时对患者排出的黏液痰涂片行迪夫染色,可见肿瘤细胞。结 论 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同时有结节、空洞、枯树枝征等表现,需要考虑肺炎型黏液癌的可能。影像上磨玻璃改变警惕 肺黏液腺癌通过黏液中腺癌细胞播散进而导致的支气管‐肺内转移。  相似文献   
16.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蛋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G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是诸多疾病的常见分子病理机制。α亚基是G蛋白结构和功能中心。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蛋白持续分泌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综合征,Gα蛋白结构、功能变异导致黏液的持续分泌,是腹膜假黏液瘤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本文就Gα蛋白基因表达、Gα蛋白变异的结构及功能特征、Gα蛋白变异与腹膜假黏液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索腹膜假黏液瘤发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通过分析基层医疗机构乙肝五项检验现状,了解基层检验质量及发展趋势,为切实提高基层检验质量、制定相应管理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连续6年随机抽取我国县级妇幼医疗机构345±107家,应用盲样检测方法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每个项目5个水平,对回馈的数据进行分类、核对、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的检测方法主要有ELISA法、金标法、化学发光法、乳胶法、时间分辨法、酶法和其他未填写的方法等,并对各方法在2011年至2016年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6年间,乙肝五项各项目的室间质评及格率明显提升,尤其是HBcAb,由2011年第一次的43%提高到2016年的92%, HBsAg、HBsAb、HBeAg、HBeAb的室间质评及格率接近100%.结论 随着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和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服务机构的检验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拉萨市某医院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与病原菌。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8.81%,导管感染主要原因为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等。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深静脉置管,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针对高原患者饮食特点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等,可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