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3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在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中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干预,为临床治疗关节松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颗粒组和超声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磨损颗粒法复制小鼠颅骨溶解模型,在术后15 d获取小鼠颅顶骨骨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变化;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观察损伤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颗粒组和超声组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明显增加(P<0.01);与颗粒组比较,超声组骨溶解面积明显降低(P<0.05),而2组炎细胞渗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超声组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颗粒组(P<0.01)。TRAP染色,超声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颗粒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超声组OP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颗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能抑制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效降低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溶解效应,从而增强关节假体周围骨的密度和强度,降低关节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张施洋  蒋电明 《安徽医学》2013,34(6):855-857
近年来,人工关节感染的发病率已经从过去的>10%下降到2%左右[1],但其仍旧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2]。感染一旦发生,常常导致手术的完全失败,严重者造成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感染的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必要。但是,对于人工关节感染的诊断是一直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因为各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目前尚无任何一种通用的、普遍接受的方法可以成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精确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 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病因机制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37例患者,男17例,女20例,男女比例17∶20,年龄32 ~ 79岁,平均(58.46±10.29)岁,病程12 ~204个月,平均(47.38±48.31)个月,入选条件:①脊髓型或神经根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②均伴头晕、头痛、眩晕等交感神经症状;③均严格保守治疗后具有手术指征.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患者主观满意度及20分评分法评价交感神经症状.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 ~ 45个月,平均(25.24±9.64)个月,术前JOA评分10~16分,平均(13.70±1.91)分,末次随访14~17分,平均(15.97±0.64)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交感症状评分3~9分,平均(4.84±1.54)分,末次随访1~2分,平均(1.32±0.47)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观满意度评价:优30例,良3例,中2例,差2例,有效率89.19%.结论 手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人口老年化现象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骨骼变形、骨折及呼吸功能下降,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有明确病因引起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106.
陈福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96-159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和丢失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疾患,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男女均可发病。KO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KOA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进行性加重的病历过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遗传、性别、年龄、肥胖及过度活动等有关;继发性KOA则由膝关节本身的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如创伤等。由于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KOA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上对KOA的治疗方法很多,现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几方面综述近10年来KOA的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兔关节腔积血造成的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0只。A、B、C、D组采用自体静脉血4 mL右侧关节腔内注射建立关节腔积血模型。建模后,A、B、C组分别给予25、82.5、500 mg/kg的盐酸氨基葡萄糖灌胃,1次/d;D组为阳性对照组,以6 mL/kg蒸馏水灌胃,1次/d;E组为阴性对照组,以6 mL/kg蒸馏水灌胃,1次/d。灌胃8周后取材。肉眼大体观察,光镜下进行Mankin评分及沙红O染色观察,评估软骨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Ⅱ型胶原蛋白(COLⅡ)表达情况。结果软骨大体观察和沙红O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A、B、C组与D组、E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提示,A、B、C组COLⅡ表达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兔关节腔积血导致的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治疗作用,在防治关节腔积血导致的软骨损伤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测量胸腰段椎体终板的凹陷参数并探讨其对人工椎体端面形态改良的意义.方法 选取65位成年人胸腹部CT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根据年龄(>40或≤40岁)及性别将被检测者分为4组.在正中矢状面及特定冠状面上测量T10下至L3上终板矢状面凹陷角(SCA)、凹陷区域位置(LCR)及冠状面凹陷角(CCA),比较其差异.结果 各年龄及性别组间凹陷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0下至L3上终板中,SCA介于162.5°~163.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终板LCR最小值42.5%,最大值44.2%(P>0.05);CCA介于170.9°~175.7°之间,各椎体上终板CCA均大于下终板(T11为0.6°,P>0.05;T12为2.7°,P<0.000 1;L1为2.3°,P<0.002;L2为4.2°,P<0.000 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 可为人工椎体端面形态的改良提供初步数据,以上参数在设计和安放人工椎体时应被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09.
肖智博  吕富荣  蒋电明  吕发金  李杰 《重庆医学》2011,40(3):215-217,封2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人工骨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瑞邦骨泰(CPC)、医用骨水泥Ⅱ(PMMA)]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行双侧胫骨髁钻孔,3组中每只兔子双侧分别植入n-HA/PA66复合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并重建大小粗隆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并重建大小粗隆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2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21例,Ⅳ型11例.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26例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处有满意骨痂生长;32例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已骨性愈合.根据Harris评定标准评价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25例(78.1%),良5例(15.6%),可2例(6.3%),差0例,优良率达93.7%.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具有下地早、恢复快、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等优点,是一种适合老年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