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以及改善产妇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产妇,32例为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会阴侧切术。两组观察指标同为切口出血量、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站杲观察组产妇切口出血量明显减少,解剖复位快,产后切口疼痛明显降低。站论改良式会阴侧切术使产妇舒适感增加,自理能力增强,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在卵巢癌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5例卵巢癌患者及3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并与42例正常健康体检女性进行比较。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卵巢良性瘤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卵巢癌Ⅱ~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分级卵巢癌患者的D-二聚体,由G1~G3级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判断及肿瘤的进展与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D-二聚体对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着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SD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建立两种PCOS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DHEA建模组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建模组大鼠卵巢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建模组大鼠卵巢卵泡多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膜细胞、间质细胞增生。两建模组大鼠血清T、FINS、FBG和HOMA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LH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hCG建模组大鼠血清LH、LH/FSH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HEA建模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hCG诱导SD幼年雌性大鼠出现了与PCOS患者极为相似的卵巢病理改变及LH、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等典型内分泌变化,其建模效果优于DHEA。  相似文献   
5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06例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出血量150ml,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结论:对于浆膜下肌瘤或靠近子宫浆膜的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安全、美观,对内环境干扰少,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5.
肺动脉高压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多种病理改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现代定义肺动脉高压指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5mm Hg,伴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心房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压≤15mm Hg和肺血管阻力(PVR)>3 Wood单位。此定义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1]。一、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1.病史: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在疾病早期可以无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肺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能出现过度的代偿。随疾病的严重性不同,症状可有差别。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新型治疗性疫苗NTV的体内外宫颈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51Cr释放法研究脾淋巴细胞对宫颈癌细胞TC-1的体外杀伤活性,将正常小鼠体内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输给荷瘤小鼠,采用过继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转移实验研究CTL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CTL杀伤实验设置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分别为3:1、10:1及30:1,51Cr释放分析结果显示,疫苗NTV能够显著诱导脾淋巴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变化,杀伤效率最高可达到53.5%;疫苗NTV在过继性CTL转移实验中的肿瘤抑制率为64.7%,上述结果均与阴性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疫苗NTV在体内外对宫颈癌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朱亮  王斌  邢福祺 《生殖与避孕》2010,30(4):274-27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关乎女性一生的疾病,在其病因学、诊断标准和最佳治疗方案上尚有许多争论和悬而未决的问题。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PCOS的发生,但至今仍未发现与PCOS确切相关的特异基因。而环境因素通过何种介导机制影响PCOS的发生,依然不明确。表观遗传学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很好地联系起来,PCOS的发生也许与表观遗传学的异常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宫颈Bishop评分与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临床效果和母婴安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1例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阴道分娩适应证、无计划分娩禁忌证、无严重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头位孕妇,初始给予地诺前列酮阴道栓1枚促宫颈成熟,如未动产给予缩宫素静滴。分别以宫颈初始评分及地诺前列酮用药后宫颈评分改变分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宫缩、用药到临产时间、分娩情况、阴道分娩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产后出血。结果:宫颈初始评分高分组较低分组欣普贝生计划分娩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用药后宫颈评分改变高组缩宫素计划分娩时计划分娩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较高,与宫颈评分改变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宫颈评分组及改变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高(P<0.05)。结论:宫颈Bishop评分与地诺前列酮计划分娩效果紧密相关;计划分娩需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