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目的观察切开撬拔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髋臼骨折合并边缘压缩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压缩骨折进行撬拨复位和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6例平均随访2年,根据Matta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差2例。结论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常见于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易漏诊,要加强对此类型骨折的认识,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压缩骨折部分进行撬拔复位和植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2.
腱鞘滑膜巨细胞瘤是一种以滑膜增生、棕黄色绒毛结节突出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复发率较高.2001年7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腕部腱鞘巨细胞瘤4例(经病理证实),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3.
目前,髓内钉固定已成为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首选,但对于胫腓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时容易出现骨折端成角畸形。如何满意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性,成为临床上治疗胫腓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一大难题。2004年1月-2005年8月,采用局部骨块复位螺钉锁定,防止髓内钉固定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中的成角畸形,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8~62岁,平均为39.6岁。骨折部位:胫骨上段6例,中段3例,多段1例。骨折类型:闭合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1-2]:Ⅱ型4例,ⅢA型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7…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制一种以共聚物Pluronic为基础的可吸收骨蜡,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其无毒性。方法将固态的Pluronic F88和固态的Pluronic P85按质量比混合、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冷却,制得可吸收骨蜡;小白鼠1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可吸收骨蜡样品浸提液注入到实验组小白鼠腹腔内,观察两组动物的一般情况;54只健康SD大白鼠分为可吸收骨蜡组、爱惜康骨蜡组和空白组,每组18只。将可吸收骨蜡植入到大鼠的颅骨缺损处,术后2w、4w、8w测定血常规、血肝肾功。切取植入区的颅顶骨,取出肝、肾,制作组织切片。大体观察颅骨植入区组织有无炎症反应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肾形态学变化,镜下观察对植入物周围进行定性评价其炎症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吸收骨蜡浸提液组小白鼠术后24h、48h、72h内观察,小鼠呼吸节律匀称,无呼吸困难、腹泻、等腹部刺激症,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无死亡;术后2w、4w时,可吸收骨蜡组与爱惜康骨蜡组血常规作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2w、4w、8w时血生化指标ALT、AST各组组间均有具有统计学意义(<0.05);UREA、CR、UA指标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2w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肾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颅顶骨骨缺损处少量炎性细胞,术后4w、8w镜下观察肝、肾、骨缺损处均无明显变化,无炎性细胞。结论可吸收骨蜡是一种安全、无毒性、可用于骨创面止血的材料。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使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11例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为25~53岁,平均36.4岁。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Ⅰ型;骨折按照Winquist分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1例。通过X线检查观察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平均30个月。无钢板断裂、脂肪栓塞、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旋转畸形及明显的短缩畸形,没有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9个月(4~9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25°,平均117°;伸直-5°~5°,平均2.1°;HSS评分为83.73±9.82。结论:应用钢板加对侧异体骨板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患侧股骨更加牢固的特点,此种方法能够提高骨折稳定性及促进骨痂生长,增加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96.
刘炎  丁真奇 《中国骨伤》2016,29(12):1150-1153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应用锁定钢板辅助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方式锁定钢板辅助固定治疗的40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35.0±2.2)岁。骨不连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4.1±1.5)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Evanich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2.7)个月。手术时间105.1~130.2 min,平均(112.5±10.2)min;术中出血量207.0~250.2 ml,平均(220.6±14.7)ml;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2±1.5)d。患者在附加钢板固定术后4~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1.9)个月。术后未出现内植物失效、感染等并发症。根据膝关节Evanich评分:总分83.2±5.6,优22例,良17例,中1例。结论:股骨干髓内钉术后出现骨不连应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辅助原有髓内钉固定疗效显著,增加了骨折端的稳定性,为骨痂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治愈率高,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尽早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7.
1996年8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腓骨短肌腱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15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二期经小腿后内侧入路植骨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二期小腿后内侧入路取髂骨植骨对24例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术后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伤口感染、骨外露等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距植骨后12~18(16±2)周。踝关节功能根据Mazur评分系统评定:优20例,良2例,可2例。结论小腿后内侧入路因其具有显露充分、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二期经小腿后内侧入路植骨是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术后骨缺损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9.
目的调查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伤情分布情况。方法对2009年度某旅入伍参训新兵572例进行髌股疼痛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时间段分布、发病科目分布、发病人群分布。结果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54例,发病率9.4%;在第4周及第7~8周各有一发病高峰;发病训练科目主要集中在越野长跑及障碍训练中;入伍前为学生组发病率较高。结论严格新兵入伍筛选,提高新兵身体素质,执行《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科学施训,加强宣教,对降低新兵髌股疼痛综合征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胫骨远端后内侧CT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4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而扭转高度由外向内则逐渐降低。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与身高、性别及年龄无显著性相关,胫骨远端后内侧置钉安全区高度、扭转高度与身高有正向直线相关,与性别、年龄无显著性相关。结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学指标及测量的数据对国人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解剖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