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488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正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该肿瘤呈侵袭性生长,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的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2年生存率约为3%[1]。本文对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现状进行综述。1基因治疗的现状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或者组织,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和异常,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措施和技术[2]。目前,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可以分为自杀基因治疗、免疫调节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基于溶瘤病毒的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2.
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核酸表达:在伤后0.5 h,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 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 h再次升高,于伤后48 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120 h仍高于正常水平;(2)蛋白表达: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 h、72 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结论 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表达呈"双峰",提示脑红蛋白可能与创伤后神经元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软化灶切除联合多处软膜下横切治疗局限性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8例非外伤性脑软化灶相关癫痫患者根据发作时症状、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确定致痫灶,进行全软化灶切除,软化灶周边辅以多处软膜下横切.术后随访1年以上,按Engel标准分级评价癫痫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达到Engle 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9例,Ⅳ级2例.软化灶局限、远离功能区、不伴有脑萎缩的患者癫痫控制率(Engle Ⅰ~Ⅱ)在80%以上,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全软化灶切除联合多处软膜下横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非外伤性脑软化灶性癫痫,软化灶局限、远离功能区、不伴有脑萎缩的患者往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4.
<正>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外科手术朝着愈加精确和复杂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由于在技术上的种种限制,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手术的需求。早在1908年,Horsley和Clarke首次报道了应用于动物实验的立体定向装置。1947年,Spiegel和Wycis发明了应用于人的立体定向装置。但直到CT和MRI的出现,影像导航神经外科才得到真正的发展。神经导航是将患者的术前影象资料与术中病变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首发为眼部症状的脑动脉瘤临床诊断和处理时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我腕收治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脑动脉瘤患者4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给予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和DSA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结果26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84.6%,14例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35.7%,部分恢复达64.3%。2例瞳孔中度散大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首发症状为动眼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到脑动脉瘤的可能性。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动眼神经恢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结论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致垂体增生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避免误诊。方法9例患者各经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发现鞍内鞍上占位性病变,但因影像学及临床特点不典型,经内分泌检查、骨龄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导致垂体增生,遂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口服甲状腺片治疗,随访4~18个月,内分泌检查除TSH仍高于正常,其余均恢复正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2例患者复查MRI发现病变明显缩小。结论原发甲状腺功能减低,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应进行内分泌检查、骨龄检查等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8.
我院神经外科自成立脊髓脊柱疾病亚专科以来,共收治相关患者1600余例,约占同期神经外科总例数的1/5强。本文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体会,并对目前临床治疗方面的一些热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适应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47例再手术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均手术治疗,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20例。再手术后卡氏评分(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50-90,平均78.30。再手术后生存期为3月-22月,平均生存期11.62月。经多变量分析,病理类型、手术间隔、手术切除程度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病理为WHOⅠ-Ⅱ级,手术间隔≥12月的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心理因素。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0月我院门诊32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结果PCS组各维度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S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躯体疼痛、精力维度外,余各维度分值与SDS评分负相关,各维度中只有生理机能和一般健康状况两项和SAS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一般水平,抑郁、焦虑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