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贲门癌前病变及贲门癌中细胞凋亡与FasL表达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贲门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对正常胃黏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贲门癌50例中凋亡细胞及FasL表达状态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萎缩性胃炎、Ⅰ、Ⅱ、Ⅲ型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凋亡细胞指数(12.8%,17.0%,14.6%,9.6%,8.0%)显著高于正常黏膜(3.4%)和癌(5.8%)(P<0.01及P<0.05);异型增生组织凋亡细胞指数(8.0%)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和Ⅰ型、Ⅱ型肠化生(12.8%,17.0%,14.6%;P<0.05及P<0.01);Ⅲ型肠化生的凋亡细胞指数(9.6%)显著低于Ⅰ型、Ⅱ型肠化生(17.0%,14.6%;P<0.01及P<0.05)。正常胃黏膜无FasL表达,贲门癌前病变及贲门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FasL表达阳性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贲门癌中的凋亡细胞指数(19.8%,10.0%,8.3%)显著高于其阴性组(12.6%,6.1%,3.4%;P<0.05及P<0.01)。结论FasL对贲门癌前病变及贲门癌组织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贲门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51例,随机分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黏附分子3(ICAM-3)、P-选择素以及SLE损伤指数(SLICC/ACRDI)的研究.结果:SLE患者的ICAM-1、ICAM-3、P-选择素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治疗组治疗后ICAM-1、P-选择素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治疗组比较稳定,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提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治疗组对SLE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高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microRNA141(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 PCR(SYBR Green)法检测48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1的表达。结果 miR‐14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19±0.52,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01±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结肠癌组织中miR‐141的表达增高;miR‐14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相对表达量为6.05±0.14,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为4.3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R‐141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miR‐141的出现为结肠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是医院宣传工作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做好医院新闻宣传工作离不开通讯员的支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提升医院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上,研究了调控β-catenin水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以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为刺激药物,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β-catenin及其上、下游基因GSK3β、cyclin D1的表达。另外,以高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苏州市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及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降低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市急救中心接报并现场处置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受伤解剖部位及其他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抢救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总计54 510例,年龄0.5~97岁,平均45.5岁,男女比1.22∶1;其中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28 516例,占全部交通伤患者52.3%;19~60岁青中年为调查总人数72.8%,且19~60岁交通伤患者主要交通方式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患者受伤部位为头面部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且脊柱骨盆损伤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受伤部位数量显著多于其他交通伤患者(P<0.001);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患者修正创伤评分(RT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其他交通工具,且其重伤及现场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工具(P<0.001);酒后交通伤中,电动自行车交通伤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交通伤患者,占全部酒后交通伤人群53.3%.结论 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现已成为道路交通伤害主要类型,其中头面部受伤比例高、受伤部位数量多、年龄分布广及酒后交通伤占比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二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苏州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注册参会代表1705人,会场实际参会人数逾2000人,创历史新高。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2638篇,内容分别涵盖脊柱疾患诊治和研究的各领域,共选出口头交流论文248篇,纸质壁报交流91篇,同时本次大会特别邀请海内外脊柱外科专家发言36人次。大会围绕颈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的填充材料较多,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多见,但自体骨取材引发供骨区出血、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被临床工作者逐渐重视。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融合器填充材料。目的:对比异体骨与自体骨填充椎间融合器结合钢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共44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取颈前斜切口2.0-3.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尽量保留终板。其中24例取自体髂骨填充椎间融合器,2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以JOA评分、Odom’s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射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同种异体骨组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骨组融合率较自体骨组低,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影像学结果提示,术后3,6,12个月同种异体骨组与自体骨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同种异体骨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相似,并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作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124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收集对病人术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4例病人中失访4例,病死9例;所有病人髋关节Harris各维度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上升(P < 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白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具有相关性(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功能锻炼、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