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9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521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90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难治病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行Kyphoplasty的11例18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前后X片、CT及MRI检查椎体高度、椎体后壁完整性、有无脊髓压迫及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1例15椎体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及症状、体征改善满意,3椎体放弃手术。结论:难治病例大多数可有效地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疼痛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8年01月-2017年0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PKP治疗的疼痛性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 VH)患者资料。本组32例中男7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3±12.8岁(32-92岁);血管瘤位于胸椎20例、腰椎9例、胸椎合并腰椎多发者3例,共累计36个椎体,其中2个椎体血管瘤合并椎体压缩骨折。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 scales, 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共计36个血管瘤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双侧穿刺30个椎体,单侧穿刺6个椎体。所有患者完成随访,平均14.69±4.91月(7-26个月)。VAS评分术前5.63±1.52,术后24h为1.31±1.0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0.88±0.82,末次随访0.69±0.58;ODI评分术前(61.09±18.95)%,术后24h(21.72±10.5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12.66±9.10)%,末次随访(9.31±5.60)%。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在术后随访中呈递减趋势。术后X线片4例椎体出现椎旁骨水泥漏,无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渗漏。1例患者术后8月因骨质疏松出现临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术,1例92岁患者术后1年自然死亡。术后影像学资料未显示有血管瘤复发。结论:对于无神经压迫、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椎体血管瘤,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血管瘤患者PKP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患者25例(A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5~67 (49.84±9.11)岁;经皮入路患者27例(B组),男20例、女7例,年龄21~66(48.44±11.0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20(90,136)min、2(1,3)d,均短于B组的144(110,220)min、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2例)少于B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B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改善骨折畸形及远期腰背部疼痛上无明显差异,但经皮入路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更严重、下地时间更晚,相较于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动态轴向压应变对三维丝素蛋白支架内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动态力学加载仪对实验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加载动态轴向压应变(5%应变幅度,1 Hz,30 min/d,共21 d),对照组细胞常规静置培养,不施加力学刺激。应用定量PCR检测细胞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OLⅠ)、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骨钙蛋白(OCN) mRNA表达量。结果 成骨细胞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Runx2、Osx及COLⅠ表达分别增加280%、68.9%和79.6%,ALP及OCN表达也分别增加10.7%和26.9%。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骨细胞复合丝素蛋白生物支架材料在周期性轴向压应力刺激下,成骨基因COLⅠ、Runx2、Osx及OCN表达明显上调,可能是生理状态下压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结果对于以力学信号为基础的细胞疗法修复骨缺损等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胸、腰椎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外伤10例,脊柱肿瘤8例,脊柱结核7例;利用疼痛评分、影像学指标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50±1.00)分]较术前[(7.90±0.90)分]降低(P0.05),伤椎Cobb角[(5.08±1.22)°]较术前[(29.12±3.01)°]减小(P0.05),伤椎前缘、后缘压缩率[(9.67±2.89)%、(10.34±3.01)%]较术前[(55.75±4.99)%、(44.03±5.22)%]减少(P0.05),椎管狭窄率[(10.14±2.69)%]较术前[(60.98±20.21)%]降低(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度数、以及椎管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P0.05)。结论胸腰椎疾病经胸腰椎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技术治疗后可减轻疼痛,影像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干预至出院后6月,比较2组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文化差异及知识接受理解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平台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居家骨科护理平台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了新型延伸护理模式,是科学可靠的康复锻炼咨询平台,使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照关节镜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MRI对交叉韧带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3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比较交叉韧带囊肿的MRI影像与关节镜表现?结果:交叉韧带囊肿多发生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之间?以关节镜最终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RI诊断及关节镜下所见,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对韧带内及PCL囊肿的诊断有优势,横断位和冠状位可弥补矢状位不足,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结论:MRI能够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早期预防雌性去势大鼠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12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A组,双侧卵巢切除去势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12周以10 mg/(kg?d) EGCG腹腔内注射;B组,仅接受双侧卵巢切除去势术,不接受EGCG干预;C组,假手术组,不接受EGCG干预?在实验终点时刻(24周龄)制作大鼠胫骨和股骨的离体标本用于micro-CT扫描,测量骨密度(BMD)和相关骨形态学参数:松质骨骨组织总量(total bone volume,TV)?骨量(bone volume,BV)?骨体积分数?平均骨小梁厚度?平均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皮质骨厚度和皮质骨骨体积分数;并对大鼠股骨远端骨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根据micro-CT分析,A组大鼠的BMD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高于B组(P < 0.05)?A组松质骨分离度显著低于B组(P < 0.05)?其余骨形态学参数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骨组织学研究显示C组松质骨密度较A组和B组更加致密,A组松质骨密度则介于B组和C组之间?结论:EGCG在延缓雌性大鼠骨量丢失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年轻的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去势后以10 mg/(kg?d)的剂量预防性腹腔注射EGCG并不能完全恢复丢失的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测量腰椎板间隙参数,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正位片,比较患侧(症状组)与健侧(对照组)椎板间隙形态,根据不同性别分别测量L4/5以及L5/S1节段双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和面积;通过腰椎三维CT测量腰椎板间隙的有效直径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腰椎正位片上健侧L4/5、L5/S1的椎板间隙多呈椭圆形,而患侧的椎板间隙以三角形和扁圆形多见;患侧腰椎板间隙狭窄发生率为68.1%,L4/5节段发生率为65.1%,L5/S1节段71.0%;高度改变的同时伴随宽度的改变;腰椎三维CT测量结果表明,76.5%的患者患侧椎板间隙有效直径小于工作通道直径,其中72.3%位于L4/5节段,80.6%位于L5/S1节段;男性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其均值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L5/S1节段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的均值大于L4/5节段。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板间隙的改变存在密切联系,掌握腰椎板间隙的高度、宽度、面积以及有效直径,可指导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