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背景:不同种属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特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定论。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人与家兔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异同。方法:体外分离人腹部取皮植皮术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家兔背部皮下脂肪来源的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各自生长形态,取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比较二者生长及增殖能力、表面CD分子鉴定情况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人和家兔皮下脂肪均能在体外分离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的细胞;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一般6~8d可传代,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则需要四五天传代。四唑盐结果显示兔、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在第4,6天达到生长高峰。表面标记流式鉴定二者均显示CD29+CD31-。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和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培养特性。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相比,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诱导成脂能力,但诱导成骨能力较差,家兔是做脂肪移植研究实验动物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外观形态、微血管计数、微循环血流灌注、组织形态学方面观察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8/1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日本大耳白兔10只,随机将每只兔子的一只耳归入实验组,另一只归入对照组,每组10只兔耳。两组均进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兔耳创面上皮化后10d,实验组瘢痕组织局部多点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对照组瘢痕组织局部多点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注射剂量及频率为0.2mL/次,1次/隔日,连续6次。30d后观察两组瘢痕组织外观形态、微血管计数、微循环血流灌注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差异。结果:20只兔耳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外观形态变化:实验组瘢痕明显萎缩,略高出兔耳皮肤表面,颜色接近兔耳正常肤色,触之质软;对照组瘢痕呈增生期表现,明显高出兔耳皮肤表面,淡红色,质地坚硬。②微血管计数结果:实验组瘢痕组织表面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散在分布;对照组瘢痕组织表面微血管数量丰富,相互交织成网状;40倍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7.63±3.34),(51.23±5.54)个,P<0.01]。③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1.16±3.12),(64.27±4.28)个,P<0.01]。④病理组织形态学差异:实验组瘢痕组织真皮层变薄,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较细致,排列有序,呈成熟期表现;对照组瘢痕组织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分布丰富,其间可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呈增生期表现。结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兔耳瘢痕增生及瘢痕组织的血管生成、微循环血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血管的发生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在增生性瘢痕形成早期有针对性的进行血管靶向治疗可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33.
瘢痕挛缩和掌腱膜挛缩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般伤口愈合要经过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充填与上皮化三个过程。其中伤口收缩(contraction)是加速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但是过度的收缩则会导致挛缩(contracture)的发生、引起严重的外形与功能的障碍。与之相似的掌腱膜挛缩(Dupuytren’s contracture,DC)也是一种以掌腱膜纤维组织增生、挛缩为特征的病变。其共同点是以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功  相似文献   
34.
乳房整形美容手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圆润、挺拔、丰满的乳房是女性美丽和性感的象征。如果乳房外形欠佳或者缺失,会造成女性严重自卑心理,而通过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则可以大大改善患者自卑的心理状态,增加其自信。乳房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主要包括隆乳、乳头缩小、巨乳缩小等美容手术和乳房再造、乳头内陷矫正以及男性乳房发育切除等修复重建手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目前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修饰hTERT核心启动子,构建shRNA表达载体,实现肿瘤特异性RNA干扰。方法:使用人工TATA盒修饰hTERT核心启动子,重建转录起点。将含有修饰后hTERT启动子的MluI/XhoI片段克隆至pGL3-OCP—shLuc的相应酶切位点,获得pGL3-mhTERT—shLuc。设计针对p53的shRNA编码序列,并以XhoI/XbaI克隆至pGL3-mhTERT-shLuc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获得pGL3-mhTERT—shp53。使用pGL3-mhTERT—shLuc与pGL3-control共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0S、MG-63和HOS,48h后测定虫荧光素酶活性,计算相对活性。使用pGL3-mhTERT—shp53不同的人骨肉瘤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pGL3-mhTERT—shLuc和pGL3-mhTERT-shp53的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pGL3-mhTERT—shLuc与pGL3-control共转染实验发现,在hTERT—U20S细胞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在hTERT 的MG-63和HOS细胞在转染后虫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抑制效率可分别达到69.7%和71.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转染pGL3-mhTERT相比,使用pGL3-mhTERT—shP53转染MG-63和HOS后可显著抑制p53的表达,而U20S的p53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没有明显改变。结论:我们成功使用TATA盒对hTERT核心启动子进行了修饰,利用其构建了shRNA表达载体,并实现了肿瘤特异性RNAi,为进一步提高基于RNAi技术的基因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测定人腰椎黄韧带的生物力学指标,为研究黄韧带退变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30例腰椎退变患者为退变组,同时期的15例年轻腰椎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黄韧带标本均取自两组患者L4/5间黄韧带.标本清洗、修剪后测量初始长度和横截面积.将标本固定在力学试验机上的夹具后,调零处理,对标本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标本断裂,计算机自动输出实验数据,根据直接获得的位移、载荷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应变、应力以及弹性模量的数值,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载荷为65.98±6.58N,退变组为81.39±8.32N;对照组位移为3.74±0.37mm,退变组为3.08±0.29mm:对照组应力为32.99±5.48MPa.退变组为41.59±3.72MPa;对照组应变为0.209±0.09,退变组为0.183±0.02;对照组弹性模量为157.79±5.76MPa,退变组为229.32±21.95MPa.各指标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变黄韧带与正常黄韧带相比,应力增加,应变降低,弹性模量增加.说明退变黄韧带抗拉伸作用增强,但弹性却降低.这可能与腰椎退变导致黄韧带受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为AIS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10月门诊或住院的46例AIS患者进行心理学评分,并和同年龄段的50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的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男女患者之间以及轻度(10°~40°)、中度(41°~90°)和重度(>90°)脊柱侧凸患者之间评分的差异.评分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推荐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所有量表均由患者及志愿者本人独立完成,由我校心理学教研室进行统一分析.结果:AIS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偏执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强迫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男性的SDS和SAS评分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IS组女性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AIS组女性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P<0.05),但轻、中度患者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的心理特征为躯体化、敏感、偏执、抑郁和焦虑,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发生抑郁和焦虑,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心理异常较中、轻度脊柱侧凸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8.
大鼠碾压伤皮瓣显微镜观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1]),微循环的改变和继发血栓的形成可能是导致碾压撕脱皮瓣发生继发性坏死的原因.为此,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皮肤碾压伤动物模型,并制作活体大鼠微循环观察窗,以进一步探讨碾压组织继发性坏死的机制.  相似文献   
39.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而且常可导致功能障碍。以往瘢痕的研究主要以成纤维细胞为中心,集中在受伤早期成纤维细胞被激活的机理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存在相互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的调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该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0.
荧光皮肤血流仪动物实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荧光皮肤血流仪应用中荧光素钠的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后的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选家兔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分别于给药后l0、20、30、60、120、180、360min,用荧光皮肤血流仪对家兔皮肤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结果提示4mg/kg为最佳给药量,给药后20min为最佳检测时间,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结论:本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荧光皮肤血流仪可用于检测动物皮肤血流状况,该仪器相关指标的获取为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