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探索和寻找人角朊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滋养层细胞,完善人角朊细胞体外培养快速扩增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3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实验分别在3T3细胞、原代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上接种原代人角朊细胞,并设无滋养层细胞的空白对照。在对不同滋养层细胞的处理上分别采用了60Co放射线照射的传统方法和丝裂霉素处理,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并对丝裂霉素适宜的作用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①丝裂霉素和60Co放射线照射分别处理滋养层细胞,可取得相同效果。②终浓度为15mg/L的丝裂霉素C是制备人成纤维细胞滋养层的较适宜浓度;终浓度为10mg/L的丝裂霉素C是制备3T3细胞滋养层的较适宜浓度。③原代人角朊细胞在不同滋养层细胞上的生长速度显示:人成纤维细胞>3T3细胞>无滋养层细胞。结论:经丝裂霉素处理的原代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细胞,体外扩增人角朊细胞可以缩短培养时间,减少接种密度。  相似文献   
22.
RNA干扰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近几年来RNAi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1年的十大科学进展之。一,并名列2002年十人科学进展之首。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23.
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诸多因素中,血管因素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由于瘢痕组织血管生成过多、血供丰富支撑了瘢痕的过度增生,还是瘢痕组织中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诱发了病理性瘢痕的发展?对此,不同的学者可以提供完全相反的两种答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直客观地存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从抑制血液供应旺盛的肿瘤血管获得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中得到启示后,认为血液供应丰富也是具有“肿瘤样增殖倾向”的病理性瘢痕发生的最初诱因。  相似文献   
24.
怎样做好临床整形美容本科生实习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年起,我中心陆续开始接收了一批四年制整形美容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医学实习工作,由于较以往的实习学生(包括临床七年制硕士生、临床医学本科生、美容大专班学生以及进修生等),该批学生具有其相应的不同的特点,因而,在临床实习的带教工作中,理应具有相应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5.
血管形成与凋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形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以及肿瘤生长等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管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成分参与的、动态的、协调的复杂过程,但其起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EC)的增殖、迁移、分化及管腔形成.内皮细胞凋亡即内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可促进血管形成,相反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则抑制血管新生导致血管退化.多种促进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不但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粘附,而且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回顾血管形成与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对调节内皮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组织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Ⅳ型胶原在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在瘢痕中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在所有的病理性瘢痕标本中均有Ⅳ型胶原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强于而且多于瘢痕疙瘩中的表达。表达区域在瘢痕表皮的基底膜层、血管和皮肤附件的周围。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几乎一致。结论:提示我们Ⅳ型胶原与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瓣重叠吻合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岩  潘勇  张辉  宋保强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43-1044,i0007
目的:为更好地保持眼睑的原有结构,符合其生理和生物力学特点,探索一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新方法。方法:术中于眼轮匝肌下分离并显露眶隔筋膜至近眶上缘处,在眶隔表面设计一蒂位于睑板上缘的梯形瓣,按设计线全层切开眶隔,形成眶隔筋膜瓣。在患侧眉上形成一额肌瓣,将两瓣相互重叠缝合固定,上提睑缘至角膜上缘处,起到悬吊上睑、矫正下垂畸形的作用。结果:作者利用该方法对22例26侧重度上睑下垂的眼睑进行了治疗,随访病人17例,19侧眼睑,其中16侧眼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额肌收缩时患睑睁大两侧眼裂大小对称,可达到正常睑缘的位置。睑缘弧度及重睑外形满意。3侧眼睑矫正不完全,经二次手术修复得以矫正。讨论:作者认为利用眶隔筋膜形成的组织瓣与额肌瓣重叠吻合悬吊缝合,保持了眼睑的原有结构,具有手术损伤轻,上睑悬吊牢固,不易复发,睑缘和重睑线弧度及外观满意,畸形矫正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单纯额肌悬吊术和上睑提肌腱膜瓣悬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自体脂肪移植在美容外科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许多情况下,为美容目的需要选择一些充填剂引入病区,以改善畸变的外形。譬如:面部半侧萎缩、因感染或瘢痕引起的凹陷性病变、乳房的塌陷、躯干的不丰满等。临床上用于充填的材料、方法非常之多,除应用各种组织瓣、各类固性充填材料外,许多软体的充填物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入或植入法进行美容性充填,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对人无害,并且能持  相似文献   
29.
中央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随着中央静脉导管的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引起的中央静脉导管感染也明显增加。作者主要介绍中央静脉导行感染的发病机理、预防等。中央静脉导行CentralV。n(。。(bthetc‘(CV)在医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药疗、输液、全胃肠外营养T。。ml*rcnl。。In。lint;On(TPN)、血液动力学检测、血透等,但随之而来的是与之有关的感染——中央静脉导行感染(lent,alV。non。(Int。tcr,RelatedInfCCti()us((”VCrRI)也明显增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10万的插管患者发生CVGRI,而在这些患者中,死亡率为10%~20%,ICU…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免疫学功能,诱导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免疫耐受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大鼠骨髓前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7 d,收集贴壁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imDCs的形态学特征,用质量分数2%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细胞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mDCs表面标志分子;MTT比色法测定imD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制备诱导培养的imDCs具有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层叠状皱褶、胞质突起短而多、树枝样分叉明显等典型形态特征;活性细胞率高达93%;表面较特异标志分子OX62为(61.08±4.86)%,OX62阳性细胞表达CD80、CD8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表达率分别为(3.56±0.73)%、(5.38±1.09)%、(6.45±0.74)%,均为较低表达;i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基本无刺激增殖能力。结论: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骨髓前体细胞,可较快分选出活性和纯度较高、数量足够的imDCs,为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防止排斥反应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