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B组),每组各35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设定气腹前为T1,术毕放气后为T3);测定患者麻醉前(T0)、气腹后20min(T2)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4)3个时点的血气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A组患者在T2、T4时的SBP、DBP和HR与T0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2时两组患者气道压均升高,但A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之间比较,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3时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只有T2时HCO3-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指标在各时点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躁动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麻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是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观察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调控血压,硝酸甘油扩冠,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心率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术后0.5.2h神志清醒,术后3.16h拔除气管插管;ICU停留时间2.3d。术后总输血量0.800ml(平均450m1),胸腔引流量200.700ml(平均480m1),术后7.16d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家犬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比较3种低浓度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对0A治疗的最适浓度。方法健康雄性犬40只,随机分为A组(空气组)、B组(10 ug/ml医用臭氧组)、C组(20 ug/ml医用臭氧组)、D组(30 ug/ml医用臭氧组),每组10只,左膝关节10只为N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ulth制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膝关节活动度,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关节液中TNF-α含量。结果8周后A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降低,B、C、D组治疗结束后较造模成功时增加,但C组较B、D组活动度明显增加( P<0.05);4组右侧膝关节均出现关节软骨病理损害, A组最严重,C组软骨病变最轻;关节液中TNF-α含量C组比A、B、D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ml臭氧组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TNF-α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分析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在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82例产妇纳入到临床研究中,分为麻黄碱组(n=41)与去氧肾上腺素组(n=41),对比两组产妇血压与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在血压变化方面,麻黄碱组血压低于去氧肾上腺组.在新生儿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上,麻黄碱组pH值低于去氧肾上腺组,BE与PCO2高于去氧肾上腺组;在脐动脉分析结果上,麻黄碱组低于去氧肾上腺组,BE与PCO2高于去氧肾上腺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2与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黄碱与去肾上腺素都可以维持术中患者的循环稳定,保证麻醉质量,但是后者易于产妇血压的稳定性,不会增加新生儿酸血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老年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5例。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麻醉诱导后10min(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及术毕30min(T4)五个时点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于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无创动脉血压(NIBP)。[结果]①各时点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T1~4时,S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较P组明显降低(P〈0.01);T4时S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P组低(P〈0.01)。[结论]七氟醚较丙泊酚能更有效的抑制老年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并能更有效的抑制机体由于过度刺激所造成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采用ALZET泵建立鞘内持续泵入吗啡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大鼠模型,腹腔注射褪黑素观察其对鞘内泵入吗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n=8)、吗啡组(M组,10μg/h,n=8),吗啡组+褪黑素组(M+MLT组,n=8),吗啡组+生理盐水组(M+NS组,n=8)。用microspinal导管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连接ALZET泵,持续泵入吗啡、生理盐水,MLT组连续7 d腹腔注射褪黑素,每次时间点为7:00-9:00 am,5 mg/kg。M+NS组连续7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 d后原代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采用3H-TDR(甲基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诱导的增殖水平;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NK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和NK细胞(CD161+)表型变化。结果与NS组相比较,泵入吗啡7 d后M组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细胞活性降低(P〈0.05),M组CD3+、CD3+CD4+、CD3+CD8+细胞数量及百分率降低,CD4+/CD8+降低,CD161+降低(P〈0.05);同M+NS组比较,M+MLT组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NK细胞活性升高(P〈0.05),M+MLT组CD3+、CD3+CD4+、CD3+CD8+数量及百分率升高,CD4+/CD8+升高,CD161+升高(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10μg/h)可明显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褪黑素可改善鞘内泵入吗啡所致的免疫功能抑制大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CO2气腹后(T4)及气管拔管后即刻(T5)各时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术毕患者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即刻、10 min、20 min、30 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B组在T3、T4、T5即刻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期间患者发生烦躁反应A组(13例)远高于B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管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LC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苏醒期疼痛,降低术后烦躁反应发生率,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