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治疗中的作用及对SAH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在神经科治疗的SAH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止血、降颅压、钙拈抗剂等),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SAH患者治疗前后、治疗20 d、治疗60d时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ca),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NOs水平及Vmca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20 d(除对照组NOs和Vmca外)、60d时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20 d、60d时,丁苯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丁苯酞组CVS发生率为2.6%,稍低于对照组的1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对SAH后CVS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联合雷洛昔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异常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特立帕肽组2组,各40例。特立帕肽组给予特立帕肽皮下注射,联合组在特立帕肽组的基础上服用盐酸雷洛昔芬片。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发生率;检测患者腰椎、股骨粗隆、股骨颈骨密度,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进行骨痛、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特立帕肽组的72.50%(χ~2/P=4.021/0.04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腰椎、股骨粗隆、股骨颈骨密度及OPG、OCN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特立帕肽组,TRAP-5b、CTX-Ⅰ、骨痛评分低于特立帕肽组(t/P=2.469/0.016、2.339/0.022、2.380/0.020、4.873/0.001、8.640/0.001、2.847/0.006、8.826/0.001、5.660/0.001、3.969/0.001)。联合组骨折发生率低于特立帕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特立帕肽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雷洛昔芬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异常改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骨痛,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Th17、Treg 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 病诱发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前 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6 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Graves 病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甲巯咪唑治疗3 个月,依据白细胞减少的标准分为白细胞减少组和正常白细胞组,另选 取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群众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Treg 细 胞的表达,采用ELISA 法检测IL-17、TGF-β 的分泌水平。结果 正常白细胞组、白细胞减少组FT3、FT4、 TgAb、TPO-Ab 及TRAb 较对照组高(P <0.05),TSH 较对照组低(P <0.05)。正常白细胞组、白细胞减少 组Th17 细胞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P <0.05)。白细胞减少组、正常白细胞组Treg 细胞 在CD4+T 细胞中的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 <0.05)。正常白细胞组、白细胞减少组Th17/Treg 均较对照组高 (P <0.05)。白细胞减少组、正常白细胞组IL-17、IL-17/TGF-β 较对照组高(P <0.05),TGF-β 较对照组 低(P <0.05)。结论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 病诱发白细胞减少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Th17、Treg 细胞及相关 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并向Th17 细胞漂移,提示Th17/Treg 细胞免疫失衡在甲巯咪唑诱发白细胞减少发病机制 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GO)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GO患者为GO组,其中分为轻度GO组18例,重度GO组42例.另设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40例).测定3组血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护骨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第2~4腰椎(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骨密度(BMD).结果 (1)GO组血清OPG、RANKL、IL-6、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OPG/RANKL、IL-10、IGF-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重度GO组血清OPG、RANKL、IL-6、TNF-α较轻度GO组明显升高,OPG/RANKL、IL-10、IGF-Ⅰ较轻度GO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O组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重度GO组L2~4、股骨颈、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BMD较轻度GO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血清OPG、RANKL、OPG/RANKL、IL-6、IL-10、TNF-α、IGF-Ⅰ与各部位BMD均无相关性(P>0.05).GO组血清OPG、RANKL、IL-6、TNF-α与各部位BMD均具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5、-0.722、-0.775、-0.798,P<0.05),OPG/RANKL、IL-10、IGF-Ⅰ与各部位BMD均具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712、0.689、0.803,P<0.05).结论 GO患者血清OPG、RANKL、IL-6、TNF-α水平升高,OPG/RANKL、IL-10、IGF-Ⅰ水平降低,且其变化与骨代谢异常和骨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24 h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3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口服百草枯剂量、服毒至洗胃和灌流的时间、灌流次数)、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入院后24 h内最差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服毒量和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服毒至灌流时间、灌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K+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酸肌酶(C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H、HCO3-、PaO2、PaCO2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均为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WBC、乳酸、服毒量、pH、K+水平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不同碘摄入量对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体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HT 76例患者,依据尿碘中位数(MUI) 491.20 μg/L分为两组,≥MUI者为HTI组,共37例,<MUI者为HTⅡ组,共39例,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4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结果 HTI组FT4、FT4水平分别为(2.67±1.93)、(4.22±3.77)pmol/L,HTⅡ组分别为(3.19±1.63)、(5.99±3.97) 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1.10)、(16.50±2.70)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Ⅰ组和HTⅡ组TNF-α水平分别为(6.14±1.83)、(6.09±1.50)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90±0.6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Ⅰ组FT3、FT4水平低于HTⅡ组,TNF-α水平高于HT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 Ⅰ组和HTⅡ组TPOAb、TGAb阳性率[97.3%(36/37)、81.1%(30/37)和89.7%(35/39)、74.4%( 29/39)]明显高于对照组[18.4%(9/49)、12.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I组与HTⅡ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TI组TPOAb、TGAb高滴度患者所占比率高于H-T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TRAb水平(1.25±0.14) mU/L,高于HTⅡ组的(1.16±0.21)m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T3与TGAb、TPOAb呈负相关(T=-0.342、-0.397,P<0.05),TNF-α与TGAb、TPOAb呈正相关(r=0.405、0.561,P<0.05).结论 高碘摄入影响HT患者的自身免疫机制,应限制HT患者的摄碘量.  相似文献   
57.
甲状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本院病理并外科手术治疗确诊的100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为93.1%。多因素分析发现:分期、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分期、年龄、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预后因素的评估,优化地选择治疗方案,从而获得合理正确的手术方案,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超重肥胖儿童糖脂代谢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名超重肥胖儿童及35名正常对照儿煮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血清SAA、hs-CRP浓度,并分析SAA、hs-CRP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重肥胖儿童血清SAA、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儿童SPA与BMI、TC、FINS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hs-CRP与BMI、FINS呈正相关.结论:超重肥胖儿童SAA、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与儿童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以胸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9例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2例和对照组39例,并对4组病人的血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的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性别、合并糖尿病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吸烟史、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各亚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的水平均依次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