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喘息,查体多数患儿有咽赤及肺部湿哕音.有80例MP-IgM抗体滴度>1:80,有70例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动态观察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变化,对确诊患儿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与mdm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88例NSCLC患者的mdm2基因型(GG,AG和AA),并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及Woolf方法计算相对风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95%CI),验证mdm2基因多态性与各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mdm2基因单核苷核多态性(SNP)(rs1196337:A/G碱基互换)的AA基因型与NSCLC的咳嗽症状呈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频数分布高于GG和AG基因型。结论:mdm2基因多态性与NSCLC的咳嗽症状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肠三叶因子(ITF)对肠组织NF-KB及TNF-α的调节及与肠损伤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 24只10日龄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脂多糖(LPS)组,ITF组,每组8只.NS组予9 g/L盐水1 mL/kg腹腔注射;LPS组予LPS(5 g/L)5 mg/kg腹腔注射;ITF组予重组ITF(5 g/L)0.1 mL/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幼鼠,留取远端回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行肠组织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肠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组织NF-κB蛋白定位表达.ELISA法检测肠组织TNF-α分泌水平.结果 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和LPS组均可见肠黏膜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NF-KB mRNA和NF-κB蛋白表达均较LPS组明显下降(P均<0.01);ITF组肠组织TNF-α分泌较LPS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ITF减轻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F-K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降低炎性介质TNF-α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 palato pharyngo plasty,UPPP)对患者在嗓音主观自我评估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42例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患者在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采取针对嗓音的主观自我评估问卷调查及相应的客观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15例(35.7%)的患者有轻度鼻音增高的改变,均于术后1月完全消失.嗓音障碍指数VHI(voice handicap index)量表测试、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V-RQOL(voice-related quality of life)量表评估值于术后1周短时间内有差异(P<0.05),1、3个月后无差异(P>0.05).结论 UPPP对患者嗓音在主观自我评估上无明显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从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脂肪组织培养,传代。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传代ADSCs表面抗原CD29表达。取第3代ADSCs用含有TGF-β4,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的形态特点。并经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证实。定向诱导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证实向表达II型胶原的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结论证实大鼠脂肪组织中存在干细胞来源细胞。并且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物学性状保持稳定。通过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定向分化、诱导、培养可表现出软骨细胞的部分特性。证实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
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116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4~16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8.5个月.总体生存率5年为72%,10年为53%.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为13.8%.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及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T_1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5%;T2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8%,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45%.T_1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后,无局部复发;T_2期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为14.6%.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无统计学意义(T_1:P=0.260,T_2:P=0.262).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于T_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T_2期直肠癌不适合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辅助放疗可降低术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对97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97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围手术期输血、术前血清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e aIltigen)水平、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廓清术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淋巴结廓清术式以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对嗓音的影响。方法:对42例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在UPPP术前和术后1周,1、3个月时分别应用针对嗓音相关的主观调查问卷和电子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采集声学样本进行客观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10例(23.8%)出现短时间的轻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所致的鼻腔返流现象,15例(35.7%)患者发声有轻度鼻音增高,均于术后1周左右消失。1例歌唱爱好者诉唱高音区时较前感到吃力并高音有所降低。总体患者噪音障碍指数(VHI)量表和噪音相关生活质量(V-RQOL)量表评估值及鼻音问卷于术后1、3个月时无明显变化(均P>0.05)。(2)电子计算机语音分析术前与术后[a]、[i]、[u]、[ai]、[o]5个元音的声学参数结果显示,各元音基频(F0)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o]元音共振峰各峰值无变化(P>0.05),[a]元音、[u]元音第三、四共振峰有变化:术后1个月和3个月峰值均低于术前(P<0.01),[i]元音第三共振峰降低,第四共振峰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PP后患者对嗓音的主观心理听觉评估无明显变化;在客观声学检测各参数中仅[a]、[u]、[i]元音共振峰第三、四共振峰有变化。UPPP对嗓音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胡健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261-1263
目的: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I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对近20年67例IE的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后十年内的病例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病年龄有所增高.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IE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45.5%)有所下降,无基础性心脏病的比例(22.7%)增加.发热(80.6%)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心力衰竭(68.7%)、脏器血管栓塞(40.3%)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并发心力衰竭较过去十年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下降(61.2%)、白细胞增高(50%)是本病常见的实验室所见.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榆出率为67.2%,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血培养阳性率为34.5%,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结论:IE基础病因和致病菌较以往发生变化,早期诊断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桃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