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双额叶挫裂伤后病情恶化的临床与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手术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4例双额叶挫裂伤患者,分析病情恶化和病情稳定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引起病情恶化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对病情恶化患者采取手术干预,并比较病情恶化组和病情稳定组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 病情恶化组的年龄、多处受伤比例、入院时ICP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入院时GCS较低(P<0.05); 病情恶化组的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距离和合并双侧血肿、颅骨骨折的比例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低GCS评分、高ICP,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和合并颅骨骨折是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情恶化组术后与病情稳定组的1年病死率(8.70% vs. 5.26%,P>0.05)和预后不良率(23.68% vs. 28.26%,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入院时低GCS评分、高ICP,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和合并颅骨骨折是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高危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2.
目的:进行大黄体内有毒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以病理切片和血清生化为指标,对大黄总提取物组、大黄游离葸醌组、大黄结合蒽醌组、大黄总蒽醌组、大黄鞣质组和大黄多糖组进行小鼠体内毒性实验。结果:大黄各蒽醌组尤其是游离蒽醌组对小鼠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肾脏,而鞣质部位则有潜在的肝毒性。结论:大黄中鞣质及蒽醌类成分有潜在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临床检验结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5例有疑问的病例分析进行研究,对比正确规范的方法,分析造成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结果: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患者和医生好好的配合,医生用正确的方式采集和处理标本,注意每个细节和环节,不容忽视。结论:医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用正确的方式采集和处理标本,这不仅需要医生对专业知识熟练的掌握,也应和检验人员及时做好沟通,并广泛宣传。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三伏"天敷贴穴位,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咳嗽情况及1年内喘息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明显减少,治疗组1年内典型哮喘发病率降低(P<0.01)。结论:坚持穴位贴敷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降低典型哮喘转化率,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等后处理技术,通过薄层轴位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和分析BA的相关三维解剖学特征。结果79例患者中,BA共清晰显示189支,其中右侧99支,左侧90支;较为常见的是R,L,(59.4%,47/79),R2L1(17.7%,14/79);右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后动脉(80.O%,79/99)和胸主动脉(18.0%,18/99)。开口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壁,右前侧壁及前壁,左BA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92.O%,83/90),开口位丁胸主动脉的前壁及前侧壁,BA左右共干起源的24支,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异位起源的9支(0.05%,9/189)。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BA,有效评价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BA三维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76.
张红艳 《陕西中医》2013,(11):1450-1452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通乳治疗郁滞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运用中医手法通乳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静滴。结果: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6%。积分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后1d电话随访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6%。结论:中医手法通乳法治疗郁滞期乳痈病,疗效显著、经济、无副作用,不影响哺乳,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色谱柱Hedera ODS-2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为35℃。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分别在0.0768~1.92μg,0.02004~0.501μg,0.021~0.525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0.9998、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98.1%、97.9%,RSD分别为1.4%、1.8%、1.3%。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以用来同时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测定通脉散瘀凝胶提取物及指标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不同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探索通脉散瘀凝胶提取物的溶解性能。方法:采用沉淀法测定提取物的溶解度,以指标成分法测定提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时提取物在乙醇中的平衡溶解度较大,在缓冲液中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以指标成分来看,丹酚酸B和丹参素在pH缓冲液中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在pH 9时平衡溶解度达到最大;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油水分配系数随pH增大而减小,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在pH8时lgP达到最大。结论:通脉散瘀提取物在醇类中的溶解度较大,可考虑在处方中加入适量乙醇提高溶解度;pH影响提取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可通过调节pH值来促进其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7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36-137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的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予以改良FOLFOX方案辅助化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水足浴。观察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毒性总发生率13.3%,对照组3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足浴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矛盾根源从方法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中西医理论范式之间既存在着难以通约的一面,也存在着部分可结合之处。认为中西医结合存在历史必然性。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