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8篇
  免费   1591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耳鼻咽喉   587篇
儿科学   279篇
妇产科学   210篇
基础医学   1005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3653篇
内科学   3045篇
皮肤病学   736篇
神经病学   756篇
特种医学   881篇
外科学   4491篇
综合类   3918篇
预防医学   1006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145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382篇
肿瘤学   55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813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1156篇
  2011年   1240篇
  2010年   1386篇
  2009年   1687篇
  2008年   1983篇
  2007年   2274篇
  2006年   2236篇
  2005年   1952篇
  2004年   1625篇
  2003年   1208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颅咽管瘤影像学分型与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肿瘤之一,肿瘤大多起源于垂体结节部上端的残余上皮,少数起源于鞍内垂体前后叶之间的残余颅颊裂,偶可见发生于鼻腔、蝶窦及蝶骨内。简言之,肿瘤沿着垂体柄和垂体生长,这决定了颅咽管瘤起源部位、生长方式的多样性,没有一种“定式”入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实  相似文献   
102.
武汉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武汉市13岁以下儿童麻疹免疫水平,发现易感人群,加强重点人群的麻疹防制工作,笔者于2003年7月至11月对武汉市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评价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氨氯地平相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2.5~5mg·d~(-1)和氨氯地平组(60例),口服5~10mg·d~(-1)。观察5周。每周一次上午延迟1~4小时用药并测诊室谷值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5周未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6.7%和83.3%,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氨氯地平组为16.7%(P>0.05),但试验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同样有效,不良反应可能更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进一步认识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差异。方法 :收集 14篇关于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的文章 ,并作再分析。结果 :维思通和氯氮平治疗前后z1=2 5 13,P <0 0 1;z2 =19 72 ,P <0 0 1,及两组治疗后评分ΔZ2 =- 5 78,P>0 0 5 ,Δ d =0 2 6 ,表明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均有效 ,且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氯氮平 ,但这种差异效应偏小。在副反应方面 ,维思通的锥体外系反应、失眠症状明显多于氯氮平 χ2 =41 40 ,P <0 0 1;χ2 =2 5 0 6 ,P <0 0 1,其它副反应则明显少于氯氮平 (χ2 =10 2 1~ 119 6 0 ,P <0 0 2 )。结论 :维思通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疗效 ,且维思通疗效优于氯氮平 ,差异有显著性 ,两药的副反应亦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5.
Marshall-White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White综合征临床少见,近几年来报道逐渐增多,自1994年以来国内已有20例报道[1-4]。为分析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我们对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1999年10月至2006年6月所诊治的10例该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9.4±5.5)岁。其中2例为学生,2例为公司职员,其余6例为工人。病程1~3年。所有患者均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肢白斑而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以前臂及小腿伸侧为主,包括手背和足背)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其上散在直径1~2cm苍白色斑点,边界清,形状不规则,似大理石样…  相似文献   
106.
失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微循环血管将发生明显的退化和重塑,不再保持正常状态时的空间分布规律,造成肌肉组织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不利于肌肉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促进肌萎缩的发生、发展.失神经骨骼肌收缩能力丧失、交感神经对血管支配障碍、神经营养性作用丧失及组织细胞学变化均对骨骼肌微循环血管的形态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该文就失神经骨骼肌微循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传统的观点认为IDD主要与过度的身体负荷引起的损伤以及衰老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变化有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DD及其病因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对同卵双生者IDD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在ID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粗直、血流丰富血管(两组各1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较细、塌陷血管(两组各60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和长于对照组(均P<0.01).静脉炎发生率,2类血管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改进法可提高较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超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管后解剖性肝切除对肝脏疾病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超选择出入肝血管阻断后解剖性肝切除66例,其中肝段切除22例、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 Ⅲ段肝切除19例,Ⅵ Ⅶ段肝切除5例,Ⅴ Ⅷ段肝切除2例。观察其对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的影响。结果本组切除术中出血量(437±123)m l,所有病例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54例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肝功能衰竭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 d,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适应症明确的肝脏疾病,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肝脏解剖性切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