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766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32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5):517-521
目的评价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衰弱患者胃肠肿瘤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胃肠肿瘤手术的衰弱患者(衰弱筛查量表评分>2分)90例, 性别不限, 年龄65~80岁, BMI 18~30 kg/m2 , 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5):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GA组实施静吸复合全麻, GE组麻醉诱导前行硬膜外阻滞, 全麻实施方式同GA组, 术中根据BIS值及流汗流泪、心率、血压调整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进行静脉镇痛, 维持VAS评分≤3分。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夜晚采用可穿戴设备监测睡眠参数。于术前1 d与术后1、3、7、30 d记录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及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 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镇痛泵按压总次数;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术前1 d与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 GE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术后1和3 d睡眠总分、深睡比例和快动眼睡眠比例、QoR-15评分升高, ...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因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1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 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均少于开腹组(P<0. 05);两组间的腹腔出血、腹、盆腔积液、肺部感染、胰瘘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妇女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定 3 6例ICP妇女血清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 ,并与正常妊娠妇女 3 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EGF浓度及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CP组胎儿脐静脉血中EGF浓度有随胎儿体重降低而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及对照组孕妇血清EGF水平与胎儿脐静脉血清EGF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CP妇女所发生的IUGR与孕妇血清及胎儿血中EGF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6.
护理干预对提高肝动脉化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方法将2004~2005年住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4例,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内科整体护理模式在疾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介入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及参照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主要影响舒适度的疼痛、排尿困难、肢体麻木、消化道反应、心理紧张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腹部胀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心理紧张的发生率分别为55.88%、27.94%、7.35%、26.47%,与对照组比较P<0.005差异极显著;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94%、54.41%、17.6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提高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舒适程度,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7.
在儿科用药研究中,儿童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已成为确定首次儿童用药剂量和指导儿童临床试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比较PBPK模型和房室模型,并结合既往的经验,重点从发育生理学和细胞色素P450酶的个体发生学等方面阐述儿童PBPK模型的特点,介绍儿童PBPK模型的建模策略、误区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最新的文献实例和FDA审评观点,对其在儿科用药研究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宝石CT肺组织碘基图对肺栓塞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2例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前后分别行宝石CT增强扫描,获得肺组织碘基图,定量测定肺组织碘基图中碘含量的值,通过配对t检验观察治疗前后肺组织碘基图中碘含量值的差异。结果12例肺栓塞患者前共发现38处栓子,栓塞区肺组织碘基图示碘含量均值为1.51±1.72(100ug/cm3);临床治疗后复查宝石CT,治疗前的38处栓子中有22处体积较治疗前变小或者消失,碘含量均值为11.32±4.16(100 ug/cm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001)。结论宝石CT肺组织碘基图通过对肺组织碘含量的定量测定间接反映了肺血流灌注情况,能够为肺栓塞的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
100.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程序,将提高行政总值班执行力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通过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行政总值班的服务能力和处理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