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金鹏  汤逊 《中国临床康复》2011,(42):7887-7891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但脆性大限制了其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nano-hydroxyapatite(nano-HA),composites";中文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0有关文章,纳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中复合成分得以不断优化,能比较好的模仿天然骨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证明了其优越性,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加工性能和生物性能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跟腱伴皮肤缺损的一期腓肠肌肌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腓肠肌推进皮瓣一期修复跟腱伴腱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对8例跟腱伴腱周皮肤缺损,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V-Y推进下移修复。结果随访4个月~6年。8例缺损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恢复行走能力。膝踝功能满意。结论双蒂腓肠肌皮瓣V-Y推进下移可一期修复跟腱伴腱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3.
镍钛记忆合金骨科器械的基础研究及在手外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3年Buehler报告镍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后,在医学界倍受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镍钛记忆合金(Nitinol)的基础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从生物力学的观点分析,骨质的生长和吸收与应力有关,不同部位骨折的愈合对应力/应变的要求不一样,国内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其研制的Nitinol骨科器械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我国Nitinol器械在手外科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实践表明,疗效满意。本文综述了Nitinol骨科器械的基础研究及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4.
闭合性股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但合并股动脉损伤的病例并不多见,如果漏诊漏治会发生严重的后果.2000年4月~2002年12月我们曾收治4例闭合性股骨骨折伴股动脉损伤的病人,因未及时救治而导致不同平面的截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不带深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切取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009年,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12例,切取时保留绝大部分深筋膜于原位,在穿支蒂部切取直径≤1 cm的深筋膜.本组共切取股前外侧肌间隔穿支2例,肌间穿支8例,高位皮穿支2例.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切取皮瓣.12例手术时间平均为4 h,皮瓣全部存活.结论:不带深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要略薄于带深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切取难度略大,适用于污染不重或需要更薄覆盖的创面,可以进一步减少供区损伤,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估ⅢC型胫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组织瓣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治疗Gustilo ⅢC型胫骨骨折37例.其中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8例,腓肠肌瓣9例;半环架17例、单边架9例、组合架11例.于16侧成人下肢标本上模拟各种皮瓣切取、转位手术操作.结果:37例组织瓣全部存活.35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半环架为5.5月,单边外固定架9.2月,组合式外固定架7.8月.解剖发现隐神经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覆盖小腿的绝大部分部位缺损.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很大程度代替传统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ⅢC型胫骨骨折的软组织缺损.不同外固定架运用都可以有满意的疗效,但对复杂或粉碎骨折三维外固定架的固定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7.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骨髓炎最根本的治疗是清除所有失活的骨和软组织,在某些病例中,骨坏死的范围是局限的,然而,在另外一些病例中,骨坏死的范围可能大到若要彻底的清创就要截肢的程度。故慢性骨髓炎治疗笼统地可分为保肢治疗和截肢治疗。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31例患有长管状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经清创、抗生素球珠植入和植骨治疗,在平均4年的随访中,有4例接受了截肢。这就提示我们要注意甄别出这类患者。本文拟对慢性骨髓炎的保肢治疗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8.
个体化导航模板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11例需要行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1例,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作46个胸椎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在T2~T12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通过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的92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3枚完全在椎弓根内,9枚穿破椎弓根壁(其中椎弓根内侧壁穿破2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7枚),其中5枚螺钉因椎弓根宽度小于4mm(3.0~3.8mm)而采用椎弓根旁固定方法(椎弓根螺钉轻度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经胸肋关节内侧进入椎体),椎弓根壁非故意穿破率为4.3%,置钉准确率为95.7%,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与螺钉置入有关的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置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9.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但脆性大限制了其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 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nano-hydroxyapatite(nano-HA),composites”;中文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0 有关文章,纳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中复合成分得以不断优化,能比较好的模仿天然骨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证明了其优越性,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加工性能和生物性能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桡骨远端骨折发病分布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规律以利于临床前干预。方法对自2007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229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男性多于女性,从0~60岁男性一直高于女性,但自60岁以后女性发病要高于男性。总体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20~30岁;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20~30岁;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60~70岁。本组中工人、农民、学生三者居前三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大多数,骨折类型以AO分型中A型骨折居多。在受伤原因中意外自行摔伤占59.4%,在各个年龄段中均排第一位,且在60~70岁达发病高峰期,交通事故伤在20~50岁年龄段高发,机器伤的高发年龄在40~50岁。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正确的干预可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及干预骨质疏松为两条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