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及双方相关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行为所致的后果存有不同看法,引起争议并诉诸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因此,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很有必要帮助实习生认识和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因素,并且在工作中有针对性有目标地消除造成纠纷的原因,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目前,医疗纠纷的增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1从医方角度看纠纷上升的原因第一,少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在医疗作风上存在缺陷。医疗纠纷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41例(48髋)金属半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6.7岁,随访至少3年或直到假体失败.所有的患者均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 Ⅲ期35髋,Ficat Ⅳ期13髋;其中自发性占7.3%,创伤性占9.7%,酒精性占22%,激素性占61%;他们的髋臼相对正常.在术后骨盆的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的插入角度和下沉程度.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5.7年.平均的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疼痛由术前的3.1分提高到9.0分;步行由4.4分提高到9.1分;活动由5.5分提高到7.0分.按UCLA评分标准,Ficat Ⅲ期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8.6%;Ficat Ⅳ期13髋术后的满意率为69.2%(P=0.25).8个髋的疗效差,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改善,术后X线检查发现7个髋呈髋内翻植入了假体(插入的短柄与股骨轴线的夹角均小于130°);6例假体头中心的平均下沉为5.0 mm.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83%. 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的前提下,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满意;对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处于外翻位置的股骨假体更可取.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导向的间接OSMcAb-HSA-MTX和小型化偶联物F(ab')2-MTX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小型化偶联物F(ab')2-MTX、间接偶联物OSMcAb-HSA-MTX、直接偶联物OSMcAb-MTX对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在裸鼠移植性人成骨肉瘤的模型上观察上述偶联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各处理组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均可见明显的凋亡峰,F(ab')2-MTX、OSMcAb-HSA-MTX、McAb-MTX、MTX处理组的S期细胞百分数(SPP)分别为(22.9±2.4)%、(26.4±2.2)%、(27.3±2.3)%、(30.6±4.5)%,F(ab')2-MTX作用最强(P<0.05),McAb-HSA-MTX、McAb-MTX次之.F(ab')2-MTX偶联物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给药抑瘤率分别为91.17%和88.33%,均有较游离药物更高的疗效,同时也优于Mcab-MTX、Mcab-HSA-MTX偶联物(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导向的间接和小型化偶联物通过抑制细胞的S期,诱导细胞的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F(ab')2-MTX、OSMcAb-HSA-MTX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F(ab')2-MTX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表达的调控,及其对MG-63细胞体外侵袭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IFN-γ防治肿瘤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IFN-γ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CATL表达进行诱导调节,并利用RT-PCR方法对其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半定量检测。Boydern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的差异。结果: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降低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下降。同时可以使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下降。结论:IFN-γ可抑制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5.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期最常见的脊柱畸形[1].发病率为2%~3%[2].严重的侧弯畸形影响患儿的形体和活动功能,并可影响心肺功能[2].严重的脊柱侧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是佩戴支具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但由于支具治疗主要是门诊治疗,定期复查,治疗时间长,加上支具限制患儿的日常活动和运动,有些病儿无法忍受不透气的塑料支具,加上患儿在侧弯早期无任何不适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不能坚持佩戴支具及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导致脊柱畸形加重,甚至支具保守治疗失败,最后需行手术治疗.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Boston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126例,由专人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背景:对于中晚期(Ficat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髋臼基本完好的患者,单纯股骨头表面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股骨假体位置、下沉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但假体位置、下沉对半髋表面置换术疗效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钴铬合金半髋表面置换对中晚期(Ficat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髋臼基本完好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疗效与股骨假体柄干角、下沉的关系,评估计算机辅助X射平片分析对假体失败的预测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对象:选择1997-06/2002-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中晚期(Ficat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半髋表面置换患者41例(48髋),患者手术时的年龄29~49岁,平均(37±9)岁,其中男30例,女11例。其中FicatⅢ期35髋,FicatⅣ期13髋,髋臼均相对正常。所有患者病变部位病理检查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①于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步行、功能、活动进行评分,每一项记分为1~10分,10分为最佳。优,35~40分,好29~34分,一般22~28分,差<22分。术后评分为随访时评分平均值。②运用计算机辅助的EBRA-FCA法,在术后骨盆的X射线平片上测量股骨假体的柄干角、下沉,并对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与股骨假体的柄干角、下沉的关系进行分析。③采用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2个月开始第1次随访,每年随访1次,共随访8年。④两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做方差齐性检验)。在对临床结果的析因分析(posthocanalysis)基础上,比值比(oddsratio)分析用来确定假体早期失败的相对危险性。主要观察指标:①纳入患者半髋表面置换术前后UCLA评分比较。②FicatⅢ期和Ⅳ期患者术后疗效比较。③不同疗效患者随访期间股骨假体柄干角和下沉程度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其中8例随访3年,8例随访4年,8例随访5年,7例随访6年,6例随访7年,4例8年。①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步行、功能、活动评分别由术前的(3.1±1.2),(4.4±1.7),(5.8±2.3),(5.5±2.7)分提高到术后的(9.1±2.5),(9.2±2.9),(9.1±3.4),(7.1±3.1)分,差异明显(P<0.01)。②疗效:FicatⅢ期35髋术后的满意率为89%与FicatⅣ期13髋术后的满意率相近(69%,P>0.05),其中疗效差8髋为失败组,其余40髋为成功组。③计算机辅助的X射线平片检查结果:失败组6个髋的股骨假体有明显下沉(其柄干角小于130°),2个髋的髋臼有破坏(1个柄干角为128°,1个柄干角为136°)。成功组平均柄干角明显大于失败组,分别为139°±6.2°,127°±5.3°,差异明显(P<0.01)。失败组中,6髋假体头中心和假体柄尖的下沉分别为(5.02±1.3)mm和(4.85±1.1)mm明显大于成功组[(1.48±0.2)和(1.04±0.2)mm,P<0.05];小于130°的柄干角其发生不良后果的机会增加了7.1倍。④股骨假体下沉时间:计算机辅助的X线片分析显示股骨假体下沉超过2mm的时间为(19.5±3.2)个月,明显早于临床出现症状的时间和X射线平片异常的时间[(35.6±4.2),(24.8±2.5)个月,P<0.01]。结论:①钴铬合金半髋表面置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向全髋关节置换术过渡的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中晚期(Ficat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且髋臼基本完好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②假体的松动下沉与假体的位置有关。③用来评估假体柄在骨盆平片上的下沉程度的计算机辅助的平片分析可以预测假体的失败。  相似文献   
97.
经皮前路螺钉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Anderson-D’AlonzoⅡ型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高,因此目前所争论的问题也都集中于对其治疗的方法上。国内近几年开展了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