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啡肽在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急性吗啡耐受组(B组)和单次吗啡注射组(C组),每组6只.采用热甩尾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SD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疼痛行为学以及海马孤啡肽(OFQ)表达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B组大鼠第1次注射吗啡后30 min,热甩尾阈升高(98.1±6.3)%,第5次注射后升高(53.9±4.7)%,第8次注射仪升高(12.5±5.4)%,产生明显的吗啡耐受(P<0.05).B组海马组织孤啡肽大量表达,表现为海马组织着色明显较深,孤啡肽免疫反应呈强阳性.A组(皮下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未见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呈现阴性.C组(皮下单次注射吗啡10mg/kg)则可见少量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弱阳性.结论 多次注射吗啡能引起大鼠海马OFQ含量和释放增多,表明OFQ的升高可能参与大鼠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232例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232例小夹板治疗患者中,仅2例出现压疮,2例因患者紧张出现暂时性头晕,余未见肌筋膜综合症、拒绝配合治疗等并发症.结论 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光片,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固定,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的病例。结论采用GSS-Ⅱ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的使骨折复位,防止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突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Lisfranc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共16例新鲜的Lisfranc损伤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5侧;B型9侧,其中B1型4侧,B2型5侧;C型4侧,其中C1型3侧,C2型1侧。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MFS),对术后疗效进行早期评价。结果显示:优4侧(25.00%);良8侧(50.00%);可3侧(18.75%);劣1侧(6.25%),总体优良累计12侧,优良率为75.00%。结论使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脏保护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心肌缺血模型组(M组)、电针组(E组)。M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N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LAD; E组在缺血前3 d每天给予双"内关"穴电针刺激20 min。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心肌δ阿片受体(DOR)和κ阿片受体(KOR)mRNA的表达。结果:E组较M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M组CK-MB和LDH水平分别为(980±92)U/L和(2743±124)U/L,均较N组的(312±41)U/L和(530±56)U/L显著升高(均P<0.01),E组的CK-MB及LDH水平分别为(572±70)U/L和(1819±97)U/L,均较M组明显降低(均P<0.01)。DOR和KOR表达在M组与N组间无明显差别(均P>0.05),E组DOR表达较M组和N组显著增加(均P<0.01),KOR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通过上调心肌δ阿片受体基因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刘冬秀 《中外医疗》2010,29(15):167-167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4~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80例,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相关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本组8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周到细致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常规随访12~18个月,均未发现假体松动及骨折不愈合。讨论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增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跌打消肿贴皮肤用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蛋清性足跖急性炎性肿胀实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实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实验及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跌打消肿贴皮肤用药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①跌打消肿贴10.80 g药膏.kg^-1、5.40 g药膏.kg^-1、2.70 g药膏.kg^-1组大鼠致炎后1 h、2 h、4 h足肿胀度均显著减小,皮肤用药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急性炎性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②跌打消肿贴10.80 g药膏.kg^-1、5.40 g药膏.kg^-1、2.70 g药膏.kg^-1组大鼠肉芽肿湿重、肉芽肿干重均显著减小,皮肤用药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③跌打消肿贴15.60 g药膏.kg^-1、7.80 g药膏.kg^-1、3.90 g药膏.kg^-1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明显减小,皮肤用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④跌打消肿贴15.60 g药膏.kg^-1、7.80 g药膏.kg^-1组小鼠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小,皮肤用药对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跌打消肿贴对急性炎性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化学物质刺激疼痛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中药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并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移植成骨细胞到骨折部位,用X线观察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时间变化,X线检查示健肾方高剂量组骨痂呈致密,骨折线模糊;模型组骨痂较稀松,密度低。组织学观察示健肾方高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大量骨组织形成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是软骨骨痂形成期;福善美组胶原纤维较少,胶原排列比较混乱;模型组可见少量的软骨形成,排列混乱;空白大鼠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毛细血管丰富,红细胞多,处于血性骨痂形成期;健肾方低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骨组织形成量较少。结论通过动态X线片检查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9.
唐穗香  陈桂莲  黄秋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5):128-128,I0003,I0004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接受腰背肌功能煅炼程度。方法随机抽样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腰背肌功能煅炼接受程度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腰背肌功能煅炼方法中五点支撑法接受程度最高,飞燕式接受程度最低,其影响因素是五点支撑法难度小,负荷小,客观依从性最好,但腰背肌功能煅炼的效果不如三点支撑法及飞燕式。结论影响患者接受程度因素与三种腰背肌功能煅炼的依从性、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患者的健康信念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我院自制“骨七方”结晶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115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卧床休息、牵引、物理疗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本院自制“骨七方”结晶熏洗治疗,两组进行观察。结果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用“骨七方”结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骨七方”结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无刺激、简便无痛苦、病人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