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用鲑鱼降钙素 5 0u隔日肌注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 3 0例半年 ,观察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骨密度、生化指标和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腰椎L2~ 4 及股骨颈、股骨粗隆、华氏三角区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血骨钙素 (BGP)、尿钙/肌酐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1)。而血清钙治疗前后无变化 (P >0 0 5 )。骨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有效率 10 0 %。结论 鲑鱼降钙素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有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 (D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 对 189例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足 (NDF)DR发生率为 48.7% (单纯型 43.4% ,增殖型 5 .3% ) ,糖尿病足组 (DF)DR发生率为 90 % (单纯型 6 0 % ,增殖型 30 % ) ,DF组DR患病率高于NDF组 (P <0 .0 0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 (r=0 .34 8,P <0 .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例1:女,29岁。因颈前肿大10年,加重伴乏力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0/min,血压12/7kPa。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无血管杂音。心率70/min,律齐。双手无震颤,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游离甲状腺素(FT4)57pmol/L,...  相似文献   
34.
目的用胰岛素(INSU)、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MG63),并以17-β雌二醇(E2)做阳性对照.观察细胞增殖功能的改变,为治疗O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MG63细胞接种到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药物干预.用美兰染色,酶标仪测定细胞OD值.结果各药物组内OD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量效关系呈抛物线形.三药物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药物的最佳药物浓度分别为5×10-8 mol/L、5×10-8mol/L、10-8 mol/L.结论与E2相同,INSU、IGF-1两种药物均有促进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24h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定量(24h)、24h尿量、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升高;肾皮质SOD活性显著降低。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过程,缬沙坦对DN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抗氧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36.
例 1,女性 ,60岁。以畏寒、乏力、腹胀 6个月入院。 6个月前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亢 )在美国旧金山行同位素治疗 ,其后逐渐出现上述症状 ,伴心前区压迫样不适。在该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甲减 ) ,予左旋甲状腺素 (L -T4 ) 5 0mg/d治疗至今 ,一直无好转。体格检查 :T 3 6.5℃ ,P 110次 /min ,R 19次min/min ,BP 113 /65mmHg。眼征阴性 ,甲状腺不大 ,心音正常 ,HR 110次 /min。实验室检查 :Hb 13 0 g/l,总胆固醇 7.3 8mmol/L ,心肌酶正常 ;FT3 0 .98Pmol/L (正常参考值 2 .3~5 .3 5 ,…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局部特征(感染广度、感染深度、血供情况)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某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内分泌科单侧、未经抗感染治疗的DFI患者,采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作为全身感染指标,感染广度分为仅足趾累及、仅足体累及、足趾+跖趾关节累及、足趾+跖趾关节+足体累及,感染深度分为浅层感染(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中层感染(累及肌肉、肌腱)、深层感染(累及骨、关节),血供情况根据患侧踝肱指数(ABI)分为正常(ABI≥0.9)、轻度缺血(0.4≤ABI<0.9)、重度缺血(ABI<0.4),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FI不同感染广度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提示在感染广泛累及或十分局限时感染广度与患者WBC、N、CRP正相关。不同感染深度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10、0.003),组间比较提示感染深度与患者WBC、N、CRP正相关。DFI不同血供情况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3、0.001),组间多重比较提示糖尿病足缺血程度与患者WBC、N、CRP负相关。结论 DFI不同感染局部特征对患者全身感染指标有重要影响。糖尿病足的感染广度、感染深度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缺血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异黄酮片治疗更年期女性中重度干眼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黄酮片对更年期女性中重度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在两所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中重度干眼症的76例女性患者(7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异黄酮片组38例,口服维生素C安慰剂对照组38例.两组均加用0.05%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滴眼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7、28 d各时间点检测并评定患者干眼主观症状、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进行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或中位数差值分析.结果 治疗28d后,异黄酮片组中重度干眼的样本均数差值[ 1.24(视疲劳)、1.32(干涩感)、0.88(异物感)、1.42(烧灼感)、1.28(畏光)、1.64(疼痛)、1.56(眼红)],以及样本中位数差值[0.30(视力)、5.00(FI染色)、5.00 (BUT)、5.00 (SI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2.60(视疲劳),23.40(干涩感),19.20(异物感),28.90(烧灼感),18.50(畏光),36.80(疼痛),15.20(眼红)、11.50(视力),209.85(F1染色),276.80(BUT),325.42 (SIT);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全部28 d观察期间内,安慰剂组中重度干眼的样本均数差值[0.16(视疲劳)、0.22(干涩感)、0.13(异物感)、0.42(烧灼感)、0.28(眼红)],以及样本中位数差值[0.20(视力)、0.50 (F1染色)、0.50 (BUT)、0.50 (SI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2.12(视疲劳),1.98(于涩感),1.64(异物感),3.32(烧灼感),3.47(眼红)、1.36(视力),4.08(Fl染色),3.16 (BUT),3.88 (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异黄酮片组SIT值较安慰剂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22,P<0.05),SIT值达正常范围.结论 异黄酮片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女性更年期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应用胰岛素(INSU)、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成骨样细胞MG63,并以17-雌二醇(E2)做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干预对MG63细胞Ⅰ型胶原(COL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DMEM培养基培养MG63细胞,并以INSU、IGF-1、E2进行干预。抽提各样本总RNA后,行逆转录并对COL1的cDNA进行荧光扩增和定量。结果各药物组内基因拷贝数(COPY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药效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趋势。在本实验所选的药物浓度范围内,INSU、IGF-1、E2各药物组的最高药效浓度均为本实验所用的最高药物浓度,分别为2×10-7mol/L、10-7mol/L、10-6mol/L。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NSU和IGF-1组COPYS增长率明显大于E2组,INSU和IGF-1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NSU、IGF-1和E2一样,均有显著促进MG63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1羟化酶缺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已经50余年,但雄激素过多所致的多毛症、生长发育异常、不育症、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等并发症则较常见。本文介绍了一些新的临床试验方案和一些有前途的前临床研究:减少氢化可的松的剂量,调整服药时间及选择新的剂型,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基因治疗。这些疗法均有望提高CAH病人的生活质量,但仍需作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