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39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23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李健  卢慧  刘萍  张家庆  许家岭 《安徽医药》2019,40(2):129-132
目的 探讨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 >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 ≤ 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头静脉内径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LVEF与术后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周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LVEF与术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内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术前LVEF与术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 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术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依靠磁共振(MRI)成像技术,区分强直性脊柱炎(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总结MRI下骶髂关节不同炎症阶段AS病人中医证型规律及临床特征,为骶髂关节MRI成像技术指导中医辨治AS,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影像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纳入MRI表现有骨髓水肿(早期炎症)或脂肪浸润(晚期成熟炎症)的40例AS病人,分为早期炎症组和晚期炎症组,通过肾虚湿热证和肾虚督寒证量表进行中医证型区分,比较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CRP)、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骶髂关节MRI表现区别,分析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相关性。结果(1)肾虚湿热组MRI积分(42.34±18.32),肾虚督寒组骶髂关节MRI积分(18.23±8.42),两组比较,肾虚督寒组MRI积分显著降低(t=5.618,P=0.000);(2)与早期炎症组比较,晚期炎症组ASDAS-CRP积分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肾虚督寒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无相关性,肾虚湿热证总积分与骶髂关节MRI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骶髂关节MRI区分AS病变处于早期或晚期成熟炎症阶段技术,对探讨AS不同中医证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刘文君  梁磊  毕良学 《安徽医药》2019,40(12):1371-1373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灌洗联合布地奈德病变部位局部给药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部收治并诊断为SMPP的84例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分为常规组和灌洗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SMPP常规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并在感染病变部位注入布地奈德1 mL保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天数、刺激性咳嗽及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影像学好转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结果 经治疗后,灌洗组患儿发热天数、刺激性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影像学好转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灌洗组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布地奈德局部给药治疗SMPP,可有效提高患儿影像学好转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极简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红  李甦斌  张楠 《安徽医药》2019,23(8):1579-1581
目的 对比分析极简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SLCC)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TVCC)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病人52例,回顾性研究孕前SLCC(研究组)与孕期TVCC(对照组)的术中、术后资料及妊娠结局,每组各26例。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t=7.982,P<0.001)、出血量(t=2.854,P=0.008)均大于对照组,组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157)。研究组(37.43±1.28)周分娩孕周与对照组(36.52±2.6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7,P=0.225),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研究组:18.75%,对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07);组间的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结局(流产、早产、足月产,Z=-0.807,P=0.420)及新生儿住院率(χ2=0.158,P=0.69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反复流产、经阴道环扎失败病人或宫颈缩短病人,SLC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1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玲飞  王宁玲 《安徽医药》2019,23(5):929-932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166例病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329例病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病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0, P<0.05);(2)369例MP感梁病儿中出现肺外损害166例,阳性率为45.0%(166/369)。其中,年龄<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32/166)、39.2%(65/166)、41.5%(69/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21,P<0.05);(3)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系统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常见(23.2%)。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2)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肺外损害,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4)年龄>3岁儿童更易发生肺外损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7.
为观察比较混合痔外痔使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内痔注射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将以Ⅱ~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外痔,内痔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1或P〈O.05)。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接近,但治疗组操作较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患者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9.
宫颈癌在现代女性所患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如果宫颈癌能及早发现,它属于极易治愈的癌症之一。宫颈癌筛查目前被认为是控制宫颈癌发病的最有效手段,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的宫颈癌筛查是采用薄层液基制片技术联合巴氏染色,受多因素影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酸性磷酸酶检测是一种新近应用于子宫颈异常细胞筛查的化学染色及细胞学检测方法,其检测原理是宫颈异常细胞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利用化学染色方法在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内形成红色沉淀。本文分析了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的特征以及与TCT-巴氏染色样本进行对比观察,提出酸性磷酸酶染色的细胞学诊断标准及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对脑干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gging Swal owing Screen,GUSS)进行评估,并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35例存在吞咽障碍,经过康复训练,出院时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为19例。未因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结论对脑干梗死患者早期进行GUSS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