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比较胚胎和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分化特性,为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孕12d的SD大鼠和新生1d的SD大鼠各1只。①分别将胚胎鼠和新生鼠的大脑皮质体外分离培养,每3天换液1/2,每7d传代1次。②选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的12孔培养板中,补足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7d,进行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③通过形态学观察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以及5-溴脱氧尿核苷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检测分化成熟的神经细胞标志抗原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原的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总数。结果:①胚胎鼠与新生鼠原代、传代、分化培养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胚胎鼠形成的神经球数量和每个神经球所含细胞数均多于新生鼠。胚胎鼠与新生鼠培养的球形克隆均可连续传代获得大量亚克隆细胞,并诱导分化成3种主要形态的神经细胞。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和传代的细胞均呈神经干细胞标志性蛋白-Nestin阳性反应,结合悬浮培养有神经球形成的现象,证明所观察细胞为神经干细胞。③胚胎鼠与新生鼠不同时间段单位面积Nestin与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阳性率的比较:两组培养1,3,7,11,14,28d后单位面积Nestin与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t=2.41~92.7l,P〈0.01或0.05)。④胚胎鼠与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指标的测定:胚胎鼠及新生鼠的MAB阳性细胞分别为(32.6&;#177;5.6)%,(30.7&;#177;6.7)%,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分别为(47.5&;#177;9.4)%,(50.3&;#177;8.9)%,P均〉0.05。结论:从胚胎鼠和新生鼠的大脑皮质均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并具有自我更新及体外扩增传代能力。胚胎鼠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且增殖能力强,更适合用于神经再生与修复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克隆小鼠胚脑中Wnt-3a基因片段,构建pSecTag2/Hygrn B—Wnt3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孕13.5d的KM小鼠1只,脱颈处死,冰冷条件下迅速取出胚鼠,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胚脑,在无RNA酶污染的条件下迅速提取胚脑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方法扩增小鼠胚脑Wnt-3a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入T载体,聚合酶链反应法筛选并测序,双酶切后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转染并筛选稳定表达的COS-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目的基因小鼠Wnt-3a cDNA:自胚鼠脑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凝胶电泳可见约1.1kh的特异性扩增片段,与预期获得产物大小相符。②pMD18-T/Wnt3a克隆质粒聚合酶链反应初步筛选与测序:测序报告所克隆的Wnt-3a为1058bp.通过Blast同源性分析,与GeneBank收录的序列一致,克隆小鼠Wnt-3a基因获得成功。③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的双酶切及测序:随机挑选10个克隆,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筛选出阳性克隆5个。经Xho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④Western Blot鉴定重组小鼠Wnt-3a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cos-7后48h,Western Blot鉴定出在细胞内存在Wnt-3a蛋白的表达,转染pSecTag2/Hygro B—Wnt3a的COS-7细胞裂解液在45KD处出现阳性条带,而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蛋白的表达。结论:小鼠胚脑Wnt-3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Wnt3a构建成功,转染COS-7细胞后能够表达重组Wnt-3a蛋白。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测量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标准的相关性,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06/2005-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划分为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0~12分)18例,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13~17分)12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并对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等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部位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轻度组以上各指标均基本相近(t=0.45~0.90,P>0.05;t=0.09~0.89,P>0.05;t=0.23~0.66,P>0.05;t=0.31~0.94,P>0.05).②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IgG含量明显降低(t=0.02,P<0.05),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1~0.42,P>0.05).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轻度组IgG含量明显升高(t=0.00,P<0.01),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5~0.78,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测量指标反映出的脊髓受压迫程度与临床症状不一致,其自身免疫水平可能影响到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的高低,提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自身免疫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9-01/06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住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分为骨密度正常组20例,骨密度降低组22例,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片C3~6 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并作两组之间临床表现的比较。 结果:两组比较,骨密度降低组颈椎(C3,C4,C5,C6)椎管矢状径比值较骨密度正常组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而颈椎 (C3,C4,C5,C6)椎体变形指数在两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密度降低组临床症状与体征阳性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 < 0.05)。 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骨质增生,椎管狭窄,而骨密度降低患者临床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5.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远期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2期)、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OS)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7年2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6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骨折、严重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1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4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4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PKP组共计41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4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65,-0.07),P=0.02];在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三个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并且不会提高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6.
背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通过髋关节置换来进行关节功能重建,重建形式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单极或双极)和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双极与单极)与全髋关节置换对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5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femoral neck fracture,unipolar hemiarthroplasty,bipolar hemiarthroplasty,total hip arthroplas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5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股骨颈骨折,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516篇。 结果与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不能达到髋关节的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因此只作为对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要求不高患者的处理方案。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疼痛率及置换翻修率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是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骨质疏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9  相似文献   
27.
背景:明胶海绵已成为骶骨肿瘤术前栓塞的首选材料,但针对小颗粒明胶海绵对栓塞效果及栓塞后并发症的影响未见明确报道。 目的:观察小颗粒明胶海绵栓塞犬双侧髂内动脉后手术出血量变化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对15只犬行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1,2,3 d模拟骶骨肿瘤手术测量出血量变化;病理观察栓塞区膀胱、直肠、臀部肌及坐骨神经变化。 结果与结论:栓塞后第3天出血量高于第1,2天(P < 0.05),栓塞后第1天与第2天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运用直径为50-150 μm明胶海绵粉末栓塞犬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时,最小动脉是50 μm的微动脉,但主要集中在100-200 μm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显示栓塞双侧髂内及骶正中动脉近端血管级别为其一级分支,此时犬盆腔脏器组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8.
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估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定下腰痛患者的可靠性。方法: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按一定的要求翻译成中文调查表(CRMDQ),对48例住院拟手术的下腰痛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38.5岁),用CRMDQ、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先后进行两次测试,间隔期2d,检测CRMDQ的可重复性;对门诊158例下腰痛患者在就诊时行CRMDQ、CODI、VAS测试,对CRMDQ与CODI、VAS测试结果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CRMDQ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r=0.945,P<0.01);在CRMDQ有效性测试中,与CODI、VAS比较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CRMDQ-CODI:r=0.386;CRMDQ-VAS:r=0.478,P<0.05)。结论:CRMDQ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对下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评估。  相似文献   
29.
背景: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与自体骨相似的组成和结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观察新型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兔胫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上端15 mm×8 mm的腔隙性临界性骨缺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6)和空白对照组(n=4)。实验组植入课题组研制的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及组织学观察新型骨修复材料的骨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8周后缺损已经融合,12周时塑形接近正常。X射线平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空白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提示新型明胶-磷灰石-米诺环素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明胶;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生物相容性;兔;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02  相似文献   
30.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后表现出神经干细胞的特性,细胞表面的神经营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超表达,通过改善复杂的内环境,有利于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目的:构建大鼠pSecTag2/Hygro B-EGF、pSecTag2/Hygro B-CNTF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共表达。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大鼠颌下腺、坐骨神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功能区,将上述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聚合酶链反应初步筛选、双酶切鉴定后送测序。将构建成功的两种重组载体单独及共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瞬时表达。 结果与结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证实成功获得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DNA。DNA序列分析证实2种真核表达载体中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序列与GenBank中目的序列一致。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在Mr6 000,22 000处出现阳性条带。提示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 B-EGF、pSecTag2/Hygro B-CNTF构建成功,共转染cos-7细胞后能够共表达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