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内毒素介导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内毒素介导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观察此模型的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和脏器功能等变化特点。方法:选取10头健康杂交家猪,经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用标准内毒素(LPS)(0.25mg·kg^-1)由右侧颈内静脉缓慢注入,分别于注入内毒素前0h及注入后1h、2h、3h、4h、5h、6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脏器功能指标。结果:静脉输注内毒素后,平均动脉压(MAP)较前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压(PA)持续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清肌酐(SCr)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内皮素-1(ET-1)先有轻度升高,随后开始下降,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变化相反。结论:内毒素输注能够诱发猪脓毒血症,并在6h内成功建立猪MODS模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对猪脓毒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杂交家猪静滴内毒素(LPS,0.25 mg·kg~(-1))建立脓毒症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接受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EBR组)和假性循环(对照组)治疗(每组n=6).在IPS注射后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血流量为30 mL/min,EBR组的血流经过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内腔后由颈内静脉回流全体内;假性循环组的血流经过同样大小的生物反应器,但不含有内皮细胞.同时记录每一头猪的生存时间.在实验开始前和开始后的每个小时分别观察实验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生化、血浆炎症因子、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在记录实验猪的生存时间后立即取肺组织标本进行肺脏病理检查和肺损伤分数的计算.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时间依赖的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生存时间则使用Student's t-tests进行检验.结果 在注射IPS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都开始显著下降,但EBR组2h后MAP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R组的ET-1在治疗开始时有轻度下降,而对照组的ET-1则持续地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在两组的变化都是先升高,并在实验6 h时回复到基础水平,但EBR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肺损伤分数在EB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1±0.9)vs.(8.2±1.0),P<0.05].实验结束时EBR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6.7±1.32)h vs.(5.2±0.61)h,P<0.01].结论 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不仅能够改善猪脓毒血症的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够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使得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3.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地加剧 ,老年病人的手术人数也在增加。心血管疾病在老年性疾病中最常见 ,因此 ,老年病人的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大。我们对老年手术病人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并对手术风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作了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本院手术总数 11665例 ,60岁以上 2 80 6例 ,占 2 4 % ,60岁以上病人手术后死亡 73例 ,占手术总数的 0 .63 % ,占 60岁以上病人手术总数的 2 .6%。2 0 0 0年本院总共手术 4 773例 ,60岁以上病人 10 64例 ,占2 2 %左右。随机抽样调查近半年中 10 0例 60岁以上病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 …  相似文献   
54.
氯胺酮一直作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镇静,其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于2019年在我国上市,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且不良反应更少。本文将针对艾司氯胺酮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麻醉及急危重症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作一系统综述,以期对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七氟醚在原代神经元培养细胞缺氧/缺糖(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中的脑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共使用103孔培养细胞。对照组(n=8)仅行OGD而不加任何试剂;七氟醚(Sev)1、2、3组(每浓度组,n=8)分别加入与1、2、3MAC相对应浓度的溶解于PBS液的七氟醚,分别在OGD前、中、后给予七氟醚;OGD PBS液组(n=2)只给予不含溶解七氟醚的PBS液。另取1孔神经元,不改变其培养液的成分,只在37℃孵育3h以作为阴性对照。OGD时间3h。OGD结束4h后采用双参数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PBS组相比,七氟醚各剂量组FITC值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在OGD前、中、后给予1、2、3MAC七氟醚都能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对miR-93-5p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对数期MDA-MB-231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筛选最佳丙泊酚处理浓度与时间,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培养基)、阳性对照组(30μmol·L-1环磷酰胺)、丙泊酚1,2,5 mg·L-1浓度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侵袭迁移相关蛋白金属机制蛋白酶2(MMP-2)、金属机制蛋白酶2(MMP-9)蛋白表达情况,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检测细胞miR-93-5p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丙泊酚各浓度组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率、迁移抑制率显著升高,裸鼠肿瘤体积、侵袭细胞数量及PCNA、MMP-2、MMP-9蛋白表达、miR-93-5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1 mg·L-1和2 mg·L-1丙泊酚组MDA-MB-231细胞裸鼠肿瘤体积、侵袭细胞数量及PCNA、MMP-2、MMP-9蛋白表达、miR-93-5p表达依次升高,增殖抑制率、迁移抑制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能通过下调miR-93-5p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能力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浓度0.375%与0.5%的罗哌卡因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健康及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各12只,分别随机分为二组.全麻下解剖、暴露双侧坐骨神经,在右侧坐骨神经附近给予0.5 ml的0.375%或0.5%罗哌卡因作为实验,在左侧坐骨神经附近均给予0.5 ml的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注药前、注药后即刻至15 min(每分钟1次)以及注药48 h后检测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Y)、动作电位波幅(AMP)、潜伏期(LAT).结果 所有健康大鼠及糖尿病大鼠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其MNCV、AMP、LAT在注药前后各观察时点比较均没有变化.健康大鼠给予0.375%罗哌卡因后,其MNCV、 AMP在平均4 min开始降低,在平均10 min变为0;给予0.5%罗哌卡因后,其MNCV、AMP在平均3 min开始降低,在平均9 min变为0;48 h后其MNCV、AMP都恢复到基础值水平.而糖尿病大鼠给予0.375%罗哌卡因后,其MNCV、AMP在平均1 min开始降低,在平均7 min变为0;给予0.5%罗哌卡因后,其MNCV、AMP在平均1 min开始降低,在平均6 min变为0;其变化时间与健康大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在变化时间上与MNCV、AMP一致.48 h后糖尿病大鼠0.375%罗哌卡因组MNCV较基础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AMP、LAT较基础值有明显变化(P<0.05);而0.5%罗哌卡因组MNCV、AMP、LAT较基础值及0.375%罗哌卡因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0.375%与0.5%的罗哌卡因对糖尿病大鼠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均可加重其神经损伤,后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8.
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上肢前臂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自2007年1-3月期间于华山医院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ASA Ⅰ~Ⅱ级患者,全麻诱导后均给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于50±10,芬太尼以2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肌松维持用维库溴铵静脉持续输注并行TOF监测,分别于TOF4(TOF=4)、TOF2(TOF=2)及TOF0(TOF=0)时,监测上肢前臂各肌群的MEP,记录并比较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随着肌松程度的不断增加,MEP的波幅显著减小(P<0.05),潜伏期在TOF2较TOF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OF0>绝大部分患者已无法记录到MEP波形(P<0.01).结论神经肌肉阻滞剂能明显抑制MEP的产生,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七氟醚组、异氟醚组和地氟醚组.监测BIS值和经颅电刺激MEPs.调节七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吸入浓度,使其呼气末浓度分别达到0.50、0.75、1.00和1.30 MAC,每一浓度均维持15 min,视为稳态呼气末浓度.于给予吸入麻醉药前(基础状态)和达到各稳态呼气末浓度(T1-4)时,记录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BIS值.记录MEPs波形记录失败情况.结果 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地氟醚组T1.2时波幅和BIS值降低,T1-4时潜伏期延长(P<0.05);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异氟醚和地氟醚组基础状态、T1、T2时的记录失败率均为0;T3时记录失败率分别为0、5%和2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记录失败率分别为5%、20%和45%,与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地氟醚组记录失败率升高(P<0.05);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氟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经颅电刺激MEPs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和异氟醚.术中行MEPs监测时,七氟醚和异氟醚适宜的呼气末浓度为1.00 MAC,地氟醚为0.75~1.00 MAC.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的难易,及两种工具插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G组和M组(n=30)。常规麻醉诱导后,手法制动头颈部,G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M组用Macintosh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分析比较两组声门暴露情况(Cormark-Lehane分级)以及暴露时间,试插次数,失败例数,有无助手辅助,插管前后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变化。结果 与M组比较,G组声门暴露情况较好,但暴露时间显著延长(P<0.05)。M组需要助手辅助及插管失败的比例均高于G组。两组RPP的变化在各个时点无显著差别。结论 在为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GlideScope视频喉镜能够更好的显露声门,降低插管难度,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