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跨腕关节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40.3岁。按AO分类,C2型4例,C3型12例。采用背侧跨腕关节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度、关节面台阶方面对桡骨远端影像学进行评估。采用Jakim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月。掌倾角由术前-10.69°±19.43°改善至术后8.125°±4.72°,尺偏角由术前7.125°±9.025°改善至术后20.500°±4.097°,桡骨茎突长度由术前(4.731±3.597)mm改善至术后(11.931±1.514)mm,关节面台阶由术前(4.294±1.594)mm改善至术后(0.563±0.550)mm。根据Jakim评分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2例。结论跨腕关节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特别是累及干骺端和骨干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四肢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失效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随访11例四肢骨折锁定钢板断裂病例,6例更换为交锁髓内针固定,2例重新选用长跨度、低切迹锁定钢板固定,3例选用关节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分析锁定钢板选用及内固定技术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 11例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4个月.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1例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再失败病例.结论 1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与未正确选择锁定钢板螺钉、术中操作技术及术后早期负重相关.正确选用锁定钢板长度及螺钉配置、术中微创操作、骨缺损区植骨、术后个体化康复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锁定钢板断裂.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穿针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管型外固定均被应用于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但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尚未明确。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和石膏外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6例新鲜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组(简称螺钉组)20例,石膏外固定组(简称石膏组)16例。螺钉组根据治疗前制定的个体化置钉参数,经皮自舟骨结节钻入0.8 mm导针,C臂透视导针方向,满意后经皮拧入合适Herbert螺钉。石膏组腕关节桡偏掌屈位石膏管型固定3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不愈合率、恢复工作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4个月。螺钉组20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周;石膏组13例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3例骨不愈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恢复工作时间螺钉组平均7.6周,石膏组16.8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范围螺钉组为96.4°-114.4°,平均104.4°;石膏组66.4°-104.2°,平均94.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经皮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HerbertⅠb型腕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Gamma钉与Ender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Gamma钉和Ender钉这两种髓内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Gamma钉和Ender钉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69例病人随访半年以上,Gamma钉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5.7%,Ender钉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60.4%。[结论]Gamma氏手术切口较长,出血较多,但是Camma钉组显示了良好的髋、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但是对超高龄并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Camma钉,而Ender钉是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切开复位,置入自锁钉固定。[结果]随访9。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感染1例,骨折成角2例。按马元璋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2.6%。[结论]自锁髓内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创伤小,不需要X线监视,适应于股骨上段、中段骨折,下段骨折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植骨K形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谭伦  郭勇 《实用骨科杂志》2005,11(6):495-497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K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K形钛板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伤椎高度恢复90%者36例,恢复80%者12例,无K形钛板断裂和松动现象。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9例未能恢复外,其集装箱检验恢复1-2级。结论K形钛板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合并症少,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9.
足底跖腱膜所致的跟骨撕脱性骨折,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收治6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并且对标本上进行的人工跖踺膜性跟骨撕脱骨折进行了X线片投照研究,现结合病例对其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 1 实验资料 对外伤性膝上离断伤的肢体,将跖腱膜的跟骨附着点用骨锉凿起骨皮质和少许松质骨1.0cm×1.0cm×0.5cm,人为的造成撕脱骨折。摄跟骨轴位片,侧位和跟底轴心切线位X线片,然后对撕脱骨片涂以薄层硫酸钡,再次摄片。结果是跖腱膜性跟骨撕脱骨折在跟骨轴位片上完全重叠于跟骨粗隆上,跟骨侧位片上部份重叠,跟底轴心切线位片上能完全清楚的显示骨折块和跟底骨质缺损的部位。 对此标本的人工跖腱膜性跟骨撕脱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并用4号丝线缝合,当踝足背屈时跖腱膜紧张,当力量继续使前足背屈,跖趾关节背屈时,缝合线断裂,骨折片撕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成为移位性髋臼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髋臼骨折如何选择复位、内固定方法及内固定器材取决于诸多因素,如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医师经验、医疗机构的设备等。由于影响最终功能结果的因素众多,髋臼骨折的治疗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难题。文章就髓臼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现状做一综述,为髋臼骨折的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