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以确保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方法[1]。在五官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进行目标管理,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关法律、法规涵盖范围之外的心理、生理上的损伤,保障其临床护理服务的安全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并分析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到该院进行无痛胃肠检查的10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右美托咪定组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浓度为0.3 g/kg的右美托咪定5 m L,而对咪达唑仑组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浓度为0.03 mg/kg咪达唑仑5 m L,注射结束10 min后,同时向两组的患者缓慢注入浓度为0.4mg/kg的依托咪酯,并观察注射后两组患者的反应,如果出现体动反应则及时注入依托咪酯5 m L。结果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在各时间点的状态,发现两组患者在心率变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在可唤醒时间,依托咪酯使用量,体动反应发生率,注射疼痛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咪达唑仑(P〈0.01),而在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检查效果良好,成功了降低了传统方法的多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3.
一种新型的多孔生物材料-多孔钽解决了一些传统的骨科植入材料使用的局限性及弊端,如低孔隙率、低摩擦系数、应力遮挡等。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显示,钽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较高摩擦系数的多孔生物材料。目前已在骨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如脊柱融合、人工髋膝关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手术中,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多孔钽在基础理论中的优势及在临床的应用,以达到在临床上长期生物固定的作用。本文对多孔金属钽的物理、化学性质,体内、外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者共5356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标化年龄和性别后,研究人群中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922、2.541、1.942、1.326、1.500、1.231);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37、1.798、1.459、1.375、1.322、1.227).结论 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右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收缩压、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吸烟.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基线空腹血糖受损(IFG)转归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909例IFG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IFG诊断标准分为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G转归与baPWV的关系。结果: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52.1%、65.0%、79.9%。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收缩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与IFG转归为理想血糖组相比,仍为IFG组、进展为糖尿病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均增加,RR值分别为1.47和2.77。结论:基线IFG转归与baPWV变化相关,对IFG进行控制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6.
糖耐量减低 (IGT)的概念是由美国国家糖尿病组于 1979年提出的 ,世界卫生组织于 1980年肯定 ,IGT的诊断标准已被广泛接受。IGT(ImpairedGlucoseTolerance)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 (DM )患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其公认的诊断标准为OGTT后 2h血浆血糖为 7.8~ 11.1mmol/L。目前普遍认为IGT是DM的前期 ,而且是发展为DM的一个危险阶段。几乎所有的DM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同时 ,IGT患者常有高胰岛素血症 (HI)和胰岛素抵抗 (IR) ,而后者又是心血管疾…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在高血压病变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导致靶器官损害中扮演重要角色[1].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尿中白蛋白增加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等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保护肾脏靶器官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T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高血压药物.本文观察ATⅡ类药物科素亚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