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FloTrac- Vigileo( FV)系统与肺动脉导管(PAC)技术监测心指数(CI)的一致性.方法 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3例,年龄53~75岁,身高150~ 183 cm,体重46~10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于锯胸骨后至搭桥开始前和搭桥完成后至闭合胸骨前,吸入1 MAC七氟醚,其余时间不吸入七氟醚.采用FV系统和PAC技术监测CI.于锯胸骨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入七氟醚5、15 min时,冠状动脉搭桥完成后未吸入七氟醚时、吸人七氟醚5、15 min时记录两种方法监测的CI数据对,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FV系统和PAC技术测定CI共计258次配对数据,配对数据平均值的均数(2.8±0.6)L·min- ·m-2.配对数据差值的均数(平均偏差)为0.23 L· min-1·m-2,一致性限度(- 0.57,1.02)L·min-1·m-2,百分误差为28.6%,Kappa系数为0.546.结论 FV系统与PAC技术监测CI的一致性尚可,可替代PAC技术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CI的监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吗啡对单肺通气(OLV)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行OLV患者30例,分为吗啡治疗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在OLV前1 min(T1),结束后3 min(T2)及其后30 min(T3)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活性.结果 两组Qs/Qt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而0I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M组Qs/Qt在T3时较低于C组,而OI高于C组.两组中性粒细胞(PMN)在T2、T3时显著升高(P<0.05),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5),而丙二醛(MD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显著升高(P<0.05),M组SOD在T3时显著升高(P<0.05),而ICAM-1、TNF-α显著下降(P<0.05),MDA、内皮素I(ET-1)在T2、1r3时显著下降(P<0.05);在T3时刻,M组SOD显著高于C组,而MDA、ICAM-1显著低于C组,TNF-α、ET-1在T2、T3时显著低于C组.结论 吗啡对OLV后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 (PI3K/Akt)信号途径在二氮嗪抑制缺氧-复氧(H-R)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MME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2h复氧2 h)、二氮嗪+缺氧-复氧组(DZ组,二氮嗪100 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PI3K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二氮嗪+缺氧-复氧组(LY294002组,LY294002 100 μmol/L预处理2 h+二氮嗪100μmol/L预处理2 h+缺氧2h复氧2 h).Hoechst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结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H-R组比较,DZ组细胞凋亡率降低,Ak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DZ组比较,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H-R损伤引起MMECs凋亡.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后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能部分抑制该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下肢骨折术后应用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观察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静脉镇痛方法。方法 9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予10 mg;舒芬太尼组予100μg;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予布托啡诺5 mg+舒芬太尼50μg。三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后开始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治疗,并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镇痛镇静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舒芬太尼组多于布托啡诺组和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26.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DLT隔离双肺、保证健侧肺通气同时,可防止患侧肺的分泌物、血液流入健侧支气管,有助于充分暴露手术野,方便手术操作[1]。但是单肺通气对肺呼吸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呼吸力  相似文献   
27.
崔松勤  黄红芳  黄雪莲  芮骁  黄赛赛 《天津医药》2021,49(10):1089-1093
目的 比较七氟烷预处理和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探 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2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七氟烷组、DEX组、DEX+七氟烷组, 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只给予吸氧,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预处理,DEX组给予DEX预处理,DEX+七氟烷组 给予七氟烷预处理的同时给予DEX预处理。测定4组入室后、插管后及拔管时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术 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1、3、7 d的POCD发生率,检测入室后、拔管后及术后l、3、7 d血浆S100β蛋 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结果 入室后、插管后及拔管时2种麻醉药物对HR、MAP的影响均无交 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仅插管后HR降低,DEX组及DEX+七氟烷组插管后及拔管时HR、MAP均 降低(P<0.05),七氟烷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和疼痛明显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七氟烷组比较, DEX组和DEX+七氟烷组镇痛满意患者比例增加,而疼痛明显患者比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术 后1 d的POCD发生率降低,DEX组术后1、7 d的POCD发生率降低,DEX+七氟烷组术后1、3、7 d的POCD发生率均降 低(P<0.05)。拔管后和术后1、3、7 d 2种麻醉药物对血清中S100β蛋白、NS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无交互作用(P> 0.05)。与对照组比较,七氟烷组拔管后和术后1、3 d血清中S100β蛋白、NS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DEX组拔 管后和术后1、3、7 d血清中S100β蛋白、NSE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和DEX预处理均能抑制老年 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血清中S100β蛋白、NSE蛋白水平的升高,从而降低POCD的发生率,DEX效果更好,但两药联用 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肺开放策略,LOL组到达ICU后30 min实施肺开放策略: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120、240及360 min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吸氧浓度、气道峰压、实际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和48 h测定TNF-α、IL-8水平.结果 CMV组及LOL组CPB后肺动态顺应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EOL组肺动态顺应性CPB后未见下降;LOL组经实施肺开放后肺动态顺应性逐渐上升,但在到ICU 120 min前肺动态顺应性仍低于EOL组(P<0.05);维持肺开放的最低PEEP LOL组高于EOL组(P<0.01).CPB后各组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上升幅度EOL组低于LOL、CMV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PB后EOL组TNF-α水平逐渐下降,LOL、CMV组TNF-α水平进一步上升,在到达ICU后3 h达峰值.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 OLC可减少CPB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29.
姚菊  黄赛赛 《安徽医药》2016,20(12):2343-2346
目的 探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 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C 组)患儿插管后微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 1ml.kg-1.h-1,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D2、D3组)患儿插管后分别用微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2μg.kg-1.h-1, 0.5μg.kg-1.h-1,0.7μg.kg-1.h-1。记录患儿入室时( T1)、麻醉诱导后( T2) 、手术开始10min(T3) 、术 毕 (T4) 的 平 均 动 脉 压( MAP) 、心率(HR) ;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 苏醒期疼痛评分; 术后躁动发生人数、比例; 术后患儿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T3、T4时间点D1、D2、D3组患儿HR明显低于T1(P<0.05),也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组患儿(P<0.05),四组患儿T2时间点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后疼痛评分D1、D2、D3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D3组又明显低于D1和D2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D1、D2、D3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D3组又明显低于D1和D2组(P<0.05)。四组患儿均未有出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C组有一例患儿发生恶心呕吐。 结论 0.7μg/kg右美托咪啶微泵静脉注射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引起的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应用硬膜外导管皮下隧道加自控镇痛技术,在家庭病房中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HZ神经痛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