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旨在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仍存在慢性中重度疼痛的骨性膝关节炎(KOA)病人脑功能的改变与手术前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的KOA病人18例[男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4±7.7)岁]及正常对照14例[(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9±5.6)岁],获取3D T1WI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影像,运用低频振幅(ALFF)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CA),以Z变换后获得的zALFF值代表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变化强度,并以Z变换格兰杰因果关系(zGC)值表示兴趣区(ROI)到全脑及全脑到ROI的有效连接。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zGC值与TKA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结果 KOA病人右侧丘脑zALFF值显著减低(P0.05, GRF校正),从右侧丘脑到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楔前叶的有效连接增强,从右侧顶上小叶、楔前叶到右侧丘脑的有效连接减低(P0.05, GRF校正)。术后VAS评分与右侧丘脑到右侧中央后回间的有效连接zGC值呈正相关(r=0.624, P=0.006);术前VAS评分与右侧楔前叶到右侧丘脑间的有效连接zGC值呈负相关(r=-0.527, P=0.024)。结论 KOA导致的长期慢性疼痛会引起脑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治疗后的疼痛感知,因而术前脑功能检查有助于识别术后慢性疼痛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分布,结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及临床工作特点,制定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并应用于2017年(实施后)收治的1 763例脊柱脊髓疾病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收集患者评估结果并与2016年(实施前)患者资料比较,同时选取12名参与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的护士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实施前脊柱脊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或异常发生率为0.49%(9/1824),其中6例被及时发现,处理后8例神经功能恢复;实施后神经功能障碍或异常发生率为0.40%(7/1763),7例均被及时发现,处理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访谈护士认为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快速省时、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护士容易掌握、患者及家属参与性高。结论脊髓神经功能快速评估流程的构建与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变化,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作为脊柱术后常规专科护理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93.
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时间3~6个月。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1例,良71例,中18例,差0例,优良率为85%。未发生股骨干骨折、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低,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Zweymuller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2髋,男14例(15髋),女42例(47髋);平均年龄48.6岁(30~67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观察项目包括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5~11年,平均6.5年。X线检查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髋臼假体外展角35°~45°,股骨假体内、外翻3°以内,术后患肢短缩平均(0.5±0.2)cm。术后近期发生深静脉血栓20例,予溶栓治疗后好转。近期脱位1例,复位、制动3周后下地行走。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Ⅱ型。无感染、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术后Harris评分(87.4±3.5)分,与术前(43.2±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高铁环境对斑马鱼骨形成的影响,探讨铁过载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以受精后第2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FAC)(0、25、50、100、200μg/mL)干预斑马鱼,受精第6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并统计骨矿化面积。在200μg/mL FAC干预6 d基础上,停止添加FAC,加入100μmol/L去铁胺(DFO),第10天行茜素红染色,统计斑马鱼椎体个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FAC处理后,斑马鱼骨矿化面积成剂量依赖性降低,100及200μg/mL FA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DFO加入200μg/mL FAC干预组后,斑马鱼椎体个数较未加入DFO组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100μmol/L DFO组骨钙素(BGP)表达量较未加入DFO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铁环境抑制斑马鱼骨形成。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突变斑马鱼(铁过载动物模型)骨发育及骨量变化,初步了解铁过载状况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受精后36和48h的突变体(weh)和野生型(WT)斑马鱼进行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观察weh及WT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比较铁过载状况;对受精后第14天的weh和WT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比较骨形态差异;分别提取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的weh和WT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的基因表达,比较骨代谢差异。结果邻联茴香胺血液染色后,与WT相比,weh在受精后36h未能着色,48h后轻微着色;对受精后第14天斑马鱼进行阿尔辛蓝/茜素红染色并与WT比较结果显示,weh茜素红着色较浅且肋骨及尾鳍未发育;与WT相比,受精后第5天和第7天weh骨钙素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 FPN1突变斑马鱼体内铁代谢异常,同时骨量减低,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97.
低分子肝素钙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量渗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1,男,79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天晚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七叶皂甙钠、奥美拉唑,并插管引流.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之后2 h内引流口流出总量达400 ml的血色液体.凝血试验示:PT 14.6 s,APTT 54.7 s,TT 13.7 s,纤维蛋白原3.2 g/L,抗凝血酶原Ⅲ 68.6 s.血常规示:Hb 76 g/L,PLT 188×109/L.立即肌内注射血凝酶1 000 U,6 h后再注射1 000 U,并输新鲜血浆800 ml,红细胞悬液5 U.术后第3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次日复查凝血试验依然正常,伤口未再出现渗血.例2,74岁女性患者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前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 075 U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患者渗血较多,凝血试验示:APTT 58.7 s.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 mg静脉注射,血凝酶1 000 U肌内注射.术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未出现明显渗血.  相似文献   
98.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7例Letournel和Judet分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其中后侧入路33例,前侧髂腹股沟入路5例,前后联合入路28例,扩大髂股入路1例。结果 6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47(26.6±12.4)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20例,不满意复位9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啨和Postel评定标准:优24例,良31例,一般6例,差6例。股骨头坏死4例,局部骨化性肌炎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术后感染1例,术后4周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无死亡、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及时手术、良好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使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
邹瑞  冯兵  邱勇  陈一心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25-828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3个月龄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group,SHAM)组、去势(ovariectomized,OVX)组、去势+鹿瓜多肽(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CCP)组,每组9只。OVX+CCP组大鼠于术后第1天开始按0.6 mL/(kg.d)肌注鹿瓜多肽注射液,术后12周处死所有大鼠,取出股骨及腰椎标本,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各组大鼠股骨近端、股骨干及全腰椎的骨密度。应用INSTRON 3367电子拉伸试验机检测股骨近端、股骨干和L5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a)OVX组与SHAM组相比较,大鼠股骨和腰椎最大载荷无明显下降(P〉0.05),但极限强度明显下降(P〈0.01);与OVX组相比,OVX+CCP组的最大载荷无明显增加(P〉0.05),但极限强度显著高于去势组(P〈0.01);OVX+CCP组与SHAM组比,上述检测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近端、股骨干及全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OVX+CCP组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OVX组(P〈0.01);OVX+CCP组与SHAM组比,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保护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骼内在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0.
骨代谢异常患者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风险增加,而泌尿系结石患者亦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流失。高钙尿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的重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是泌尿系结石的重要病因,其或是连接骨代谢异常与泌尿系结石的纽带。通过观察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骨密度情况及结石发生风险。及时纠正高钙尿对防止BMD的降低和结石的发生都有帮助。本文就骨代谢异常、高钙尿及泌尿系结石三者之间的关系、生化指标的改变及针对性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