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特发性胸椎侧凸上胸弯的认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qqaaq特发性胸椎侧凸(King Ⅴ型、Lenke 2型)中的上胸弯问题是一个历史命题。早在1950年Ponseti就认识到上胸弯的存在。并将其分型为颈胸弯。Harrington时代由于对脊柱侧凸矫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King发现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出现上胸弯时仅矫形固定下胸弯会导致术后双肩畸形加重。他认为这是由于下胸弯过度纠正超过上胸弯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种失代偿现象。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布情况及其对滑脱程度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Meyerding分型Ⅰ~Ⅱ度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DSG滑脱分型中PI分组标准分为低PI组(PI45°)、中PI组(45°~60°)和高PI组(PI60°)。测量的参数包括滑脱率、椎间隙高度、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计算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下腰椎前凸角/LL)、PT/PI。采用单样本K-S检验本组患者PI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之间影像学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I与其他参数的关系。结果:共15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0例、女103例,年龄51.7±10.4岁(31~71岁)。腰骶部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P=0.20),均值为59.9°±10.5°,低、中和高PI组分别有12(8%)、67(44%)和74(48%)例。低PI组滑脱率明显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而高PI组L5/S1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低PI组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均显著低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1);而LDI明显高于中PI组和高PI组(P=0.001)。高PI组SVA明显高于低PI组和中P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I与滑脱率、PT、SS、PT/PI、LL、上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SVA成正相关,与LDI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腰骶部低度峡部裂性滑脱患者PI呈正态分布,低PI患者滑脱程度较轻,高PI患者腰骶部椎间隙塌陷、滑脱程度重,骨盆后旋导致下腰椎前凸丢失。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胸廓入射角 (thoracic inlet angle,TIA)下的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截骨矫形术后颈椎矢状面排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手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截骨节段、椎体融合节段等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偏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麦氏线倾斜角(McGregor slope,McGs)、上颈椎前凸角(upper cervical lordosis,UCL)、下颈椎前凸角(lower cervical lordosis,LCL)、全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C2椎体倾斜度(C2 slope)、C7椎体倾斜度(C7 slope)、T1椎体倾斜度(T1 slope,T1S)、颈部倾斜度(neck tilt,NT)、胸廓入射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根据TIA值分为A、B两组:A组TIA<70°,B组TIA≥7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将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与TI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8.5±5.7岁;B组患者共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37.7±14.4岁。A组患者术前的cSVA、UCL、CL、TK、GK分别为33.6±17.2mm、-14.6°±4.9°、-43.7°±12.9°、32.6°±10.8°、52.3°±10.3°,B组的分别为48.0±18.1mm、-22.8°±7.4°、-56.3°±10.9°、50.1°±9.9°、69.8°±11.9°,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间McGs与LCL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A组患者的LCL、CL、TK分别为-11.1°±8.9°,-24.4°±10.2°,33.5°±11.3°,B组分别为-20.9°±11.9°、-35.0°±9.4°、46.2°±12.0°,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cSVA、McGs、UCL、NT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影像学参数的矫正丢失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TIA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49, P=0.001),与cSVA(r=0.367, P=0.039)、TK(r=0.392, P=0.027)、GK(r=0.366, P=0.039)呈正相关,与UCL(r=-0.591, P<0.001)、CL(r=-0.357, P=0.045)呈负相关。截骨角的大小(ΔLK)与颈椎前凸角的变化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与TIA较小的患者相比,TIA大的AS患者术前存在更大的UCL,而LCL没有差别;行腰椎截骨矫形术后,UCL与LCL均减小,但TIA大的AS患者存在更大的LCL,而UCL则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2(15.9±5.8)岁。根据是否伴有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异常组患者椎体或椎管内异常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合仰卧位Bending片计算两组患者主弯柔韧度,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和腰椎前凸角(LL),计算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主弯矫正率。结果:在异常组中单纯分节不良10例(66.6%),分节不良合并脊髓拴系2例(13.3%),分节不良合并蛛网膜囊肿、单纯半椎体、单纯楔形椎各1例(6.7%)。两组间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75.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DISH合并L4/5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男58例,女38例;年龄51~77岁(65.9±6.1岁);将骨化仅限于胸椎节段的患者纳入T-DISH组(n=49),骨化累及胸椎和腰椎节段的患者纳入L-DISH组(n=47);选取同期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性别、年龄及狭窄节段相匹配的无DISH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对照组(N-DISH组,n=125)。测量各组术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矢状位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计数骨化韧带节段数目,按照Pfirrmann分级和Weishaupt分级分别评估椎间盘与...  相似文献   
77.
目的:比较Bjure法、Kono法、Ylikoski法和Stokes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身高丢失的预测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5月于甘肃省中医院青少年骨病诊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250例女性AIS患者,平均年龄15.0±2.6岁(12~18岁)。根据侧凸的弯型分为单弯组、双弯组;以Cobb角60°为界,分为主弯Cobb角≥60°组和主弯Cobb角<60°组。测量侧凸Cobb角、脊柱长度(spinal length,SL)、脊柱高度(spinal height,SH)等影像学参数,将身高丢失(ΔH)定义为SL与SH的差值。分别采用Bjure法、Kono法、Ylikoski法和Stokes法公式计算预测值,对四种方法的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0例患者主弯侧凸Cobb角53.9°±15.8°,ΔH值为4.4±2.8cm。应用Bjure法、Kono法、Ylikoski法和Stokes法计算的ΔH值分别为2.9...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0±11.6岁。在LightSpeed影像学工作站上模拟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固定钉道(T2~T12):以椎弓根下1/3连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三皮质螺钉的进钉点,对其三维图像进行重建,以其为中心进行旋转切割,以得到最长与最宽的理想钉道。测量钉道的尾倾角、内聚角、钉道的长度。不同性别三皮质螺钉钉道参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椎体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钉道的长度从T2~T12依次增大,且每个椎体层面上男性钉道长度明显长于女性(P<0.05)。钉道最短为T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8.8±3.1mm,最短为40.2±1.8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5.5±2.3mm,最短为37.4±1.7mm。钉道最长为T1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5.4±2.9mm,最短为54.5±2.1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1.6±2.2mm,最短为51.4±1.6mm。置钉角度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胸椎椎体之间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尾倾角从T2~T6/T7逐渐减小,从T6/T7~T12逐渐增大。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大值位于T12层面,平均值分别为46.1°±2.2°和25.4°±1.5°;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小值位于T6层面,平均值分别为39.3°±2.5°和19.6°±2.1°。最适尾倾角最大值位于T2,平均值为44.2°±2.5°;最适尾倾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36.7°±2.4°。内聚角除去最小内聚角大致呈递减趋势,最大内聚角和最适内聚角均为从T2~T12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内聚角各项最大值均位于T2节段,最大内聚角平均值为38.5°±4.0°,最小内聚角平均值为22.6°±2.6°,最适内聚角平均值为30°±2.4°。最大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25.2°±2.4°;最适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8,平均值为19°±1.4°;最小内聚角位于T12,平均值为12.9°±2.3°。结论:本研究成功模拟出成人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置入,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该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